认真观察农作物生长情况的王闯(前)。
红网时刻新闻 通讯员 刘琼 张杰明 记者王义正 长沙报道
扎根田间地头,与病虫害打交道,将农作物护于臂膀之下,王闯在“灭虫保粮”的战线上已战斗了37年。
王闯谈吐儒雅,博闻广记,知识分子气息浓郁。很难想象,这样一位看似单薄的人,是如何栉风沐雨、披星戴月数十载的。
人病了要治疗,庄稼粮食惹上了病虫害也需要治理。二化螟、草地贪夜蛾、红蚂蚁、粘虫、稻瘟病、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等诸多病虫害频发,给了农业生产无数次“下马威”,也愁坏了万千植保工作者。
于是,绿色防控、科学指导防治和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陆续“拉开帷幕”。减少粮食病虫害损失,对于我国完成“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稳产增产的任务意义重大。
“虫口夺粮”保卫战,于王闯而言,只能赢,不能输。
王闯(右)在田边。
平淡却不平庸的履历
没走过太多曲折的弯路,也不曾频繁更换工作岗位,王闯并没有拿到跌宕起伏、一波三折的人生剧本,他在用自己的经历证明“平平淡淡才是真”。
1963年,王闯出生于长沙县一个普通家庭。1986年,从湖南农学院农学系植保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到长沙市植保植检工作站,从事植保植检和农药监督管理工作,8年后升为副站长,负责单位技术工作。2006年王闯获高级农艺师任职资格,并在2009年至2013年期间主持全面工作。
他的履历,看似平淡,却并不平庸。
在植保工作岗位上,王闯以优良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始终坚守病虫草鼠防控第一线,带头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水稻、蔬菜、玉米等农作物的病虫测报工作,通过采集数据为正确指导防控提供数据支撑。
纵观整个任职期间,王闯走出来的足迹清晰且坚定。他认真贯彻中央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牢固树立绿色农业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作物病虫害科学治理。
“作为农业技术工作者,我将坚守‘三农’情怀,争做‘爱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科技工作者,敢于创新,不断进取,为长沙乡村振兴和农业发展发挥应有的作用。”王闯深知自己肩负着光荣使命和伟大责任。
凭借扎实系统的专业知识基础,通过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学习和实践,王闯具有独立主持完成植保植检、农药监管专业项目实施业务工作能力,获得正高职称。
和同事一起走访群众。
为农作物“保驾护航”
长沙市常年发生严重的农作物病虫害、病虫草鼠危害面积高达3000多万亩次,其中水稻病虫发生1600万亩次左右,这给农业生产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王闯始终坚守在病虫防控第一线,以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术水平,科学指导全市病虫害防治,常年病虫害防治面积4500万亩次左右,其中水稻病虫害防治面积2340万亩次。
同时,他还组织制定农作物重大病虫防治方案,在病虫发生关键时期发布病虫情报,每年发布10期以上,情报准确率达98%以上。通过科学指导防治,每年挽回粮食损失50万吨左右,为粮食稳产丰收“保驾护航”。
病虫害防治专业化、绿色化成为新趋势。2015年,长沙市抓好水稻、蔬菜等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融合推广。
在王闯和同事们的一起努力下,长沙市重点推广水稻深水灭蛹、性诱剂、杀虫灯、稻鸭共生等技术防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推广防虫网、黄板诱杀、性诱杀、太阳能杀虫灯等技术运用到蔬菜防护上。通过大力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及产品,科学精准组合农业防治、理化诱控、生物防治、生态调控和科学用药等绿色防控技术措施,辐射带动全市绿色防控应用面积和覆盖率达到预定目标。
除了推广新技术、新方法,王闯还积极投身灾情和疫情的根除扑灭工作。
在田边察看水稻的病虫害情况。
“重拳出击”扑杀虫害
2017年,长沙市西湖文化园北面首次发生红火蚁灾情。
王闯作为分管检疫的副站长和专职检疫员,全程参与调查,监测西湖文化园红火蚁疫情情况并向西湖文化园送达“关于发现红火蚁有关情况的通报”,并以“植物疫情快报”上报湖南省植保植检站以及长沙市农业局。
通过指令的上传下达,相关部门采取一系列科学合理的调查监测和根除扑杀技术措施,成功根除红火蚁,经湖南省植保植检站及农业部有关专家现场鉴定,达到了阶段目标要求。
2019年,草地贪夜蛾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入侵我国并快速蔓延。这种虫害迁飞能力极强,适生区域广,繁殖力高,抗药性强,如同“农作物暴徒”。
面对来势汹汹的“幺蛾子”,王闯遵照上级组织,搞好虫情监测、识别、调查、普查、防治技术指导,通过精准测报和科学施药的“组合拳”,有效控制了危害并降低了北迁虫源,保护了北方玉米主产区粮食生产安全。
已经59岁的王闯已经在“三农”战线奋战三十余载,今年退休。
“作为一名农业战线上的老兵,有不舍,但更多的是自豪,为我们能参与到这几十年间农业的飞速发展感到无比自豪。”但王闯说,“虫口夺粮”是一场需要久久为功的战斗,他将继续发挥余热,为农业继续奉献力量。
来源:红网
作者: 刘琼 张杰明 王义正
编辑:张俊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