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春的第一缕阳光刺破晨曦,投注在岳麓书院“惟楚有材,于斯为盛”的门联上,光影流动,像在回应历史深处的呼唤。
惟楚有材,于斯为盛。陶澍之前,湖南于中国寂寂无闻,所谓“中国不可一日无湖南”,不夸张的说全有赖于陶澍提携。“不有陶澍之提倡,则湖南之人才不能蔚起”,萧一山在《清代通史》中如此说道。
人常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陶澍的珍贵,不仅仅在于他是晚清时期经世思潮的倡导者、实践者和推行者,也不仅仅在于他是中国由古代社会走向近代社会的“脊梁”式人物之一,更重要的是他识人善任的“金手指”之力。
翻开厚重的史书,林则徐、贺长龄、魏源、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这一个个在历史长河中熠熠闪光的名字,都是以陶澍为“源”,团结在他的周围,或视其为伯乐,或受其影响号召,这才有了:虎门销烟、创立湘军、发起洋务运动、收复新疆等一系列丰功伟绩。
如魏源、包世臣、黄冕、冯桂芬、周济、程恩泽、陈世镕、赵绍祖等,曾为其幕僚;王凤生、俞德渊、姚莹、徐宝森、梁章钜、申启贤等,曾为其下属;龚自珍、汤鹏、邓显鹤、黄爵滋等,与其友好往来。
一个朋友圈,半部近代史。
陶澍是从湖南山区农家走出的封疆大吏,官至两江总督兼理两淮盐政。任期内,他大力整顿吏治,兴修水利,整治河工,主禁鸦片,倡导文教,改革盐政漕运,推行银本位制,道光皇帝曾大赞其为“干国良臣”。
从江湖之远到庙堂之高,一步步走来,我们无法想象这其中的种种艰辛。或许是自己经受过风雨,便想为别人撑一把雨伞,陶澍的工作重心之一便是奋其余力举荐贤才,正是由于他“不拘一格选人材”,让湖湘人才在近代中国呈现井喷式爆发。
左宗棠、胡林翼都是被陶澍一见便“目为奇才”。
例如左宗棠,是陶澍回乡省亲途中由对联识英才,以总督之尊结交彼时还是布衣的左宗棠,并结成儿女亲家,通过联姻的方式,为左宗棠打开名气,敲开入仕的门。
胡林翼幼年聪慧,被陶澍发掘后即以女许之,并带在身边读书教导。
还有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之称的魏源,当了陶澍14年的幕僚,帮助他革故鼎新,策划漕运、盐业等实务大政,多次得到其举荐。
贺长龄是陶澍至交好友,共倡经世思潮,组织海运,推行改革。
李星沅“客陶澍幕中,为掌奏章”,并着力培养、扶植,他则对陶澍执弟子礼,终生事之。
……
林林总总,不胜枚举。
他不仅是湘人的人才之“源”,更是托举起中国近代人才鼎盛局面的柱石。
一代名臣林则徐,与陶澍同事六年之久,二人在工作中志同道合,也是禁烟战线上的盟友,他曾向道光帝力荐林则徐继任“两江总督”,称其“识力十倍于臣”。
这些都还只是陶澍庞大朋友圈的冰山一角。
道光时期出现的两个影响全国的人才群体,一个是“湘系经世派”,陶澍是当之无愧的领袖;一个是“中国近代地主阶级改革派”,陶澍是前期(鸦片战争之前)的重要领袖和核心。
张之洞、张佩纶称陶澍为道光以来中国人才第一人,比之为“黄河之昆仑、大江之岷”,“晚清人才收割机”实在是实至名归。
“澍”,“及时雨”也,他像一场恩泽千里的及时雨,浸润了求贤若渴的晚清,也点亮了近代中国的黎明。
1839年6月,中国近代史开端的前夜,有沉闷的雷鸣之声自远处而来,荡心动魄,似要挣脱束缚,而掀起时代狂澜的陶澍却在这雷声中进入了个人的永夜。
陶澍虽逝,但在他的影响下,湖湘士人、俊杰之才在近代中国如雨后春笋竞相涌现,最终推动着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
参考资料
杨友今:在中国近代史开端前夜去世的那个人,拉开了湖湘崛起的序幕
“晚清第一人才”陶澍:人才从他身后涌来
陶澍:晚清湖南人才的“伯乐”|山水洲城记
出品人:贺永祥
总策划:肖世锋
策 划:陈海波
监 制:陈 彦、刘明珠
文 案:徐丹
剪 辑:李静怡 欧阳璐
美 术:庄程
配 音:张 盟
相关链接:
这位湖南人的超级“乡亲”,建构湖湘文化最初精神骨架丨寻脉湖湘➀
一个满满正能量的地方官,让湖南成为主流学术核心地丨寻脉湖湘②
来源:红网
编辑:周怡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