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千山万水,穿越璀璨都市,心灵始终被那方田园故土所牵绊。
春节前后,中国大地再次出现“全球罕见的人口流动”。作为其中一员,湖南长沙“00后”大二学生夏贝贝,选择去了千里之外湖北孝感的一个小村庄——她父亲的故乡,去探寻父亲乡愁的源头和老家“年味”。
她说:“我自幼在城市,对于父亲‘热辣滚烫’的乡愁,始终隔着一层难以触及的薄雾。于是,今年我下定决心,一定要陪父亲踏上归乡的路。”
聊“乡情”:父亲的乡愁一点就燃
夏贝贝,2005年生于长沙,长于都市的喧闹与繁华,属于典型的新一代城市人。对于父辈的农村老家,夏贝贝称“很少认真了解过”。
其父亲名叫夏道家,今年52岁,为了生活与孩子的教育,毅然离开故乡,自学建筑等技术,早在十多年前就完成了离开或留在城市的人生抉择,最终“筑巢”长沙。去年,家里还喜提新车,小日子越过越红火。
多年来,父亲对故乡的眷恋和不舍,一直深深地影响着夏贝贝。
她以细腻的笔调回溯了父亲聊起故乡的样子:“每次谈及故乡,他眼中总闪烁着一种别样的光芒,感觉那就是乡愁的心火,在他心灵深处摇曳,尤其在年关会烧得更旺。”
“他会提及故乡的老屋,谈起童年的趣事、耕种的忙碌,每一句话都仿佛带着岁月的沉香和泥土的芬芳。”
于是在1月28日妹妹寒假的那晚,夏贝贝向父亲提出了那个早已萌生在心头的提议:“爸,我们回老家看看吧。”
“这是我第一次主动提出回老家。当时,父亲嘴巴微张,眼睛瞪大,眼神中闪过一丝诧异,但随即便被深藏已久的激动所淹没。”
夏贝贝说,短短几日,父亲便将工作安排妥当,速度之快、效率之高远超往常。
解“乡愁”:归来,父亲仍是一少年
2月1日凌晨五点,天还未破晓,一家人便已踏上归程。
他们的老家,位于湖北省孝感市大悟县黄站镇红联村夏家湾,离长沙约500公里,自驾约7小时车程。抵达老屋时,已是正午时分。与爷爷话过家常,品尝过地道的农家午饭后,父亲便带着大家走亲访友。
“在充满‘烟火气’的老家,与爷爷的重逢、与亲友的相聚,都让我深深感受到了不一样的温暖和乡愁的真实。”夏贝贝说。
“在堂叔家,叔叔姨姨们抚摸着我又长高的个头,感叹时光飞逝。父亲与亲朋好友紧紧握手或相拥,一边吃着‘大悟花生’(注:当地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喝着孝感米酒,一边诉说着在外漂泊的种种不易……”
夏贝贝说,尽管大家聊的都是日常琐事,但她似乎明白了父亲乡愁所蕴含的情感,“那是一种对故土的深深眷恋与归属感,是一种无论身处何处都对故乡人情风物的牵挂”。
她回忆,印象最深刻的是,在穿越一条乡间小路时,父亲仿佛变回了那个在泥土里摸爬滚打的少年。
“他带着我们穿梭在田间地头,指着一片稻田说,‘这是我小时候放牛的地方’。”
“他站在一棵老树下,抚摸着粗糙的树干说,‘这棵树见证了我从小孩长成大人’。”
……
“直到这一刻,我才彻底理解了父亲的乡愁。当然,也体会到了父亲的不易。”夏贝贝说。
品“乡俗”:在年味中,她造了一个梦
此后,夏贝贝开始重新审视这里的一切。
“与往年不同,今年的我不再是那个捧着手机沉浸在虚拟世界里的孩子,而是真正参与到了过年的每一个环节中。”夏贝贝说。
2月2日临近小年之际,父亲带着她在镇上选购年货:灯笼、烟花、对联、年画……每一处都洋溢着节日的喜庆与热闹。带着乡音的老板们热情地道着新年好,街上熙熙攘攘的人群和一片红火的景象让她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温馨。
“我跟着父亲一起挂灯笼、祭祖、放烟花……在每一个古老的传统习俗中感受着年味的传承与延续。我明白了,年味不仅仅是一种形式上的热闹与喜庆,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与情感的寄托。”
2月3日小年夜,按当地习俗要贴年画以祈福迎祥。“在老屋的大门上,父亲边贴边给我讲述着曾经家家户户贴年画的盛景,说每一幅年画都承载着一个中国故事,都在传递着人们的情感与传统智慧。”夏贝贝说。
“乡村不仅仅是我们的故乡,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落脚点。”这次归乡之旅,让夏贝贝对乡村传统文化感受更深,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回到长沙后,她开始积极搜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相关纪录片,关注各种相关活动,希望更深入地了解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
夏贝贝表示:“我大一暑假曾在湖南博物院兼职近两个月,近距离感受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厚重与价值。目前,我正在考驾照,希望大学毕业后能自由地选择心仪的目的地,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力所能及地发掘和传播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口述:夏贝贝 整理:肖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