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小湘丨湘女她力量,除了多情,你知道的还有哪些?

2024-03-09 08:29:38 新湘评论杂志社“指点”微信公众号
作者:陈文娟 编辑:刘艳芳
字号:
       在湖南北部洞庭湖中的小岛君山上,有一片美丽且特别的竹林,它的特别之处就在于竹竿上不再是一整片的青翠,而是青翠中散布着斑斑点点的花纹。相传是先祖舜帝的两个妃子娥皇和女英,在寻夫途中,听闻舜帝驾崩,甚感悲痛,抱着竹子痛哭不已,滂沱泪水洒落到了竹竿上,才变成了黑褐色的大小不一的斑点。痛哭一场后,娥皇和女英相继投湘水殉夫。后人为了纪念娥皇和女英对爱情 的执著与忠贞,就把竹子命名为湘妃竹。这是“湘女多情”的由来。  

图片

    “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1961年,毛泽东在《七律·答友人》一诗中,也提到了娥皇和女英的故事。毛泽东笔下的娥皇、女英,既洒下了滂沱泪雨,又穿上了华美的红衣。在诗中,娥皇和女英的形象得到了升华,不再是流尽眼泪的潇湘妃子,而是洒尽热血的革命烈士。

       至此,“多情”不再是湘女唯一的代名词。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没有妇女,就没有人类,就没有社会。”生于斯、长于斯的湘女们,在湖湘文化思想精髓的浸润和熏陶下,为了民族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在“多情”之外,还用智慧、勇气和担当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贡献了关于忧国忧民的爱国、关于百折不挠的奋斗、关于求新求变的创新她力量。

心忧天下,勇承使命的爱国力量

       近现代以来,在湖南这片热土上,涌现出了许许多多为了国家独立、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而浴血奋战、矢志不移的湘女代表。

       比如开国领袖毛泽东之妻、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倡导者和实践者杨开慧,在丈夫离开身边去湘赣边界领导秋收起义的情况下,只身一人一边抚养年幼的孩子,一边参与组织和领导长沙、平江、湘阴等地的武装斗争,发展党的组织。坚持革命整整三年后,杨开慧被捕,遭受敌人的酷刊。杨开慧坚决拒绝用退党和声明与毛泽东脱离关系来换取自由,在慷慨赴死前还斩钉截铁说出“牺牲我小,成功我大”的豪言壮语。

图片

       再比如被毛泽东评价为中国共产党“唯一的一个女创始人”,在英勇就义前发出“为主义牺牲,视死如归”铿锵誓言的向警予;

       被舆论界称誉为二十世纪“惊人的妇人”、中国早期女权活动先驱、女子教育先驱、女革命家、表达“只要我一息尚存,就要同青年们一块战斗”坚强决心的葛健豪。

       她们的事例无一不折射出她们心忧天下,勇承使命的爱国情怀。

坚忍不拔、自强不息的奋斗力量

       时至当代,湘女们以女性的柔弱之躯,承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苦难艰辛,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

       上世纪五十年代,在祖国“保卫边疆、建设边疆”的号召下,八千正值青春妙龄的湘妹子决然离开故土,告别亲朋契友,不远万里、远赴祖国边疆垦荒援建,在广袤无边、荒无人烟的戈壁滩上,落地生根、拓荒创业。赴疆的四五个月行程,风沙飞舞,遮天蔽日;水贵如油,嘴唇血裂;寒气逼人,滴水成冰;汽车颠簸,商旅绝尘;匪盗横行,生命堪忧。一个盆,在车上是湘女“集体解手”的便盆,宿营时是脸盆,吃饭时又是菜盆。到了新疆后住着地窝,吃着土豆,背着石头,挖着冻土,拉着犁铧,开着拖拉机,舞着纺纱锤,带着听诊器,拿着执教鞭。

图片

       八千湘女独立自强、勤劳勇敢、坚韧不拔、无惧牺牲,用赤胆忠心、大情大爱和自己的血肉之躯,把沙漠变成了绿洲,把荒原变成了新城,为共和国历史贡献了艰苦卓绝而又浓墨重彩的她力量。

兼容天下,敢为人先的担当力量

       进入新时代以来,无数湘女将青春、热血、激情投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创新实践中,在各行各业奋勇争先、绽放芳华,树立了敢做敢想、敢闯敢拼的历史丰碑。

       湖南博物院(湖南省文物鉴定中心)教育中心主任李茜子,带领团队创建湖南首个由大型厢式货车改造而成的“移动博物馆”,带着文物,送教下乡,足迹遍布岳阳、益阳、郴州、湘西等地,开展活动数千场,辐射偏远山区的青少年5万余人。

图片

       湘西公益慢火车春梅服务队秉承“开好湘西慢火车,架起公益连心桥”的服务理念,积极拓展广大乡村的振兴渠道,在列车上直播带货公益助农,10余年的时间,累计帮助村民销售了1000多万斤水果及土特产品,创收超3000万元。

       长沙市天心区法院法官彭星,发出了全国首份《家庭教育令》,开启依法带娃新时代。因此获评“新时代推动法治进程2022年度十大案件”,被最高法收入“人民法院案例库”。

       新时代的湘女们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家庭温暖的港湾、世界美丽的风景线,正以其独特的魅力为奋进新征程贡献着担当作为的力量。
0
下载时刻客户端浏览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