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县:只此青绿!一片“小茶叶”撬动一项“大产业”

2024-04-18 11:29:55 红网常德站
作者:刘京翰 编辑:胡金贵
字号:

红网时刻新闻常德4月18日讯(通讯员 刘京翰)站在石门县白云山国有林场的观景台上,极目远眺,远山起伏,云雾缥缈,目光所至,满眼青翠,皆是茶海,空气中弥漫的清香,沁人心脾。正值清明茶采摘的季节,十几名采茶工提着茶篓,三五成群地穿梭在茶园中,随着手指的上下翻飞,嫩绿新芽便从枝头落入腰间茶篓,收获春天的“馈赠”,茶农欢声笑语在山间不断蔓延,丰收的景象也在石门的山山水水中一一呈现。

石门茶产业繁荣兴盛的背后,是湖南省“三茶统筹先进县”的殊荣、是25万亩的高质量茶园、是60亿的茶叶综合产值……石门茶叶是如何由一片“小茶叶”撬动一项“大产业”的?

坚持因地制宜,扩大规模立业

石门县地处湘鄂边陲,神秘的北纬30°穿境而过,境内群山延绵起伏,是公认的全球两个优质茶叶生产“绿色三角”区域之一。林下生茶、茶中有林、林茶相间,石门县25万亩高标准生态茶园就生长在这自然天成的绝佳环境之中。

石门县种茶历史久远,1700年前的西晋《荆州土地记》记载:“武陵七县通出茶,最好”,隶属武陵郡的石门在晋朝就盛产好茶。一句“夹山禅茶、西坡牛抵、百年宜红、一代银峰”概括了全县茶产业发展历史及重要地位。

石门县委、县政府坚持把茶叶产业建设作为群众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来抓。仅2023年,全县就完成茶园品改2000亩,低产园改造3000亩。10年前,全县茶叶种植规模12万亩、产量1.5万吨、综合产值仅5亿元;十年后的今天,全县种植规模达到25万亩,产量3万吨,实现综合产值60亿元。石门茶产业规模日渐壮大,经济效益明显提升,成为了全县乡村振兴的关键支柱产业。

坚持绿色先行,有机发展兴业

一段时期中,石门茶产业也受到树体老化、品种退化、品质下降的困扰,影响茶叶了的品质和产量。但也正是在危机中,石门人看到了发展的潜力和机遇。2007年开始,县委、县政府毅然决定推进全县茶叶有机化,一直未放弃、始终不放松。

有机化提升了产品质量。石门县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方略,始终坚持做生态茶、干净茶、健康茶。2023年,创建1个县级高标准化茶园品改示范园,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示范2000亩,实施病虫害绿色防控1000亩、绿色精细高效茶园基地建设1000亩。“纯有机,真滋味”,是“石门银峰”“石门红茶”最亮丽的底色。

有机化带来了金字招牌。5万多亩茶园先后获得欧盟有机认证、公平贸易认证,白云山茶场连续20多年获得欧盟有机认证,有机茶比例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倍多。因此,2021年,石门县获评全国唯一的“中国有机茶之乡”国家级金字招牌,成为真正的全省有机茶第一县。石门渫峰名茶集团在深圳开设品牌销售店并获《供深食品评价证书》,成为全市唯一使用“深圳标准·圳品”标识茶企。

有机化增加了群众收入。在脱贫攻坚中,茶产业带动4500多户建档立卡户共1.3万多人脱贫,实现人均纯收入增加2000多元。近年来,石门年出口欧盟有机茶6万担,出口创汇1亿元以上,茶叶成了石门人的“黄金叶”。

坚持融合创新,统筹推进强业

“黄金叶”再贵,也卖不出黄金价。石门茶人聚焦茶产品、茶旅游、茶文化的融合发展,以科技创新为支撑,走高质量发展新路径,提升茶产业的综合效益。

推动集群发展。石门县持续推动“五彩湘茶”等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建设,打造产业集群,实现设施化、标准化生产。目前,全县共有茶企243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2家、市级龙头企业16家,高新技术企业5家,精深加工企业7家,年加工产能红、绿、黑、白等四大茶达5万吨。

推动创新发展。通过请进来、走出去、沉下去等方式,组织开展技术服务指导,确保茶叶主产村实用新型技术全覆盖。扩大与科研院校合作,开发茶多酚等新产品,提高茶产业科技含量与水平。完善市场营销体系,创新发展业态,开发线上线下资源,积极开拓市场,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扩大自营出口。

推动融合发展。围绕‘云山茶海’这一主题和‘白云山里有人家’这一意境,依托山、茶、湖等要素规划精品旅游线路,将位于石门县白云镇境内的白云山国有林场打造成集休闲、养生、避暑为一体的生态康养度假区。以深挖具有石门地方特色的茶歌、茶舞、茶诗、茶联等,编排具有石门特色茶文化节目,以茶文化为主题重点打造白云山“云山花海”、东山峰、云中君观光茶园、罗坪乡茶叶特色小镇,突出休闲、观光、研学茶旅,开展茶乡风情游,促进茶旅深度融合发展,提升石门茶文化影响力,激发文旅消费新活力。

以茶为媒,石门的朋友遍天下;以茶兴业,石门的明天会更美好!石门相约天下客,茶香桔甜待君来。石门县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推进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统筹发展,将石门县茶叶产业建成乡村振兴主产业和发展新篇章。

下载时刻客户端浏览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