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不负农时 石门种粮大户吴志国的“种粮经”

来源:红网常德 作者:胡 丹 邹自淼 唐鹏程 编辑:胡丹 2024-04-04 17:04:56
时刻新闻
—分享—

石门县夹山镇孙家岗村春耕生产一派繁忙景象。


村民们正忙着将秧田种谷扫平,抢播种子。

石门县种粮大户吴志国和村民们一道在田间撒种。

播撒好的谷种已覆膜。

红网时刻新闻 记者 胡丹 邹自淼 通讯员 唐鹏程 石门报道


春回大地,气温转暖,在“湘北粮仓”常德市石门县夹山镇孙家岗村种粮大户吴志国的近3000多亩田地里,按下了春耕生产“加速键”。

阳春三月泥土香,摇曳着油菜花的土地上,吴志国和他的一帮村民伙伴正抢抓晴好天气,争分夺秒赶农时,整地、撒种、覆膜、育苗……一派热火朝天的春耕备耕的繁忙景象。走进田间,村民们正忙着将的秧田种谷扫平,抢播种子。

“春耕生产,就是要抢抓现在的好时机。现在我屋里的2万4千多斤种谷现在都整完了。”3月下旬,正值春分,吴志国正带领着他的“村民伙伴”忙着抢播种子,一边用扫帚将种谷扫平,一边跟记者交谈,满眼的希望。黝黑的皮肤,娴熟的动作,一双布满老茧的双手,一看就是个实实在在的老庄稼人。今年60多岁的吴志国,种粮已经40多年了,如今他种植水稻面积近3000亩,是夹山镇孙家岗村名副其实的“种粮大户”。

“好多人种田亏本,但他却越种越多。不光自己致富,还带领村里不少村民脱贫致富呢。”夹山镇党委书记张雄风赞不绝口。在问及吴志国的“种田秘籍”时,不善于言辞的吴志国看着一望无际的稻田,用手指给记者算着一笔账:县里这几年搞的送肥送技术下乡助春耕活动,让我们这些种植户真正受了益。这有机肥撒下去,不仅可以改良土壤,又可以提升农产品产量和质量,县里派出农业专家,下田传授播种、病虫害防治等农业生产经验,加上高标准农田建成后,小田改大田,平整后的田埂不仅增加200多亩种植面积,还减少不少成本呢。

吴志国说,有了政策帮扶、资金补贴和参加农业保险以后,感觉“有了依靠”,可以放手去干。农忙时节,他还主动吸纳周边一百多个农民来帮工,同时给他们传授种粮经验。“我想带动村民一起种好田,想让部分残疾村民能养活自己,脱贫致富。”

前几年,他陆陆续续投入了100多万元,购买收割机、旋耕机和拖拉机、无人机等10余台农机,尝试流转村里闲置土地,搞规模化种植。目前他的合作社一共流转2000多亩土地用于种植水稻。“如今政府每年种植补贴加农机补贴,给到手的有100多万,我就将这笔补贴刚好用到每年的人工成本上。”吴志国说,随着种植规模的扩大,我们合作社里农机设备齐全,从耕到收完全可以采取全程机械化管理,但吴志国仍然坚持采用人工作业,因为他觉得“尽量雇用附近村里的贫困户,让他们能在自己家边上赚点钱,”比自己得到的经济效益更有成就感。

说起这个种粮大户,村民们都纷纷竖起了大拇指。40多岁的杜生(化名)是个残疾,一只手因为打工的时候被绞断了,再去打工已经没有单位愿意要他了。近几年吴志国都会考虑实际情况优先照顾他,安排他帮忙打理粮田,做好人工管理,年均收入约6万元,还有村里的张花(化名),因受打击,智商偏低,与人交流受阻,没有人愿意请她干活,全家一直在贫困线上挣扎,吴志国以每年4万元的酬劳聘请她在田地里监工。用人时节少时十几人,多则上百人人,但在吴志国这里的都是些老熟人。问及人工费大概需要多少时,他算了算:“一年下来请人也至少要花90多万元。”

“今年雨水充沛,丰收在望。”吴志国说,“现在种粮政策福利多,老百姓感到有劲头,也有盼头。”


来源:红网常德

作者:胡 丹 邹自淼 唐鹏程

编辑:胡丹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646848/96/13703282.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