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刻·在场丨留言百日 终赴中南

2025-09-18 11:25:16 红网
作者: 杨抒怀 谭苏昕 邓琴 编辑:刘惟烜
字号:

时刻在场.jpg

【编者按】

他们从命运的隘口启程,以信念为帆、以坚持为桨,渡往梦想彼岸——

田芷静,从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到中医学子,从“被照亮的人”成为“点亮他人的人”,实现了与医学的双向奔赴;

“火箭少年”张世杰,在田埂上用硝土和自制火箭发射理想,终入航天学府仰望苍穹;

鲁琪,以百日留言铭志、日夜苦读蓄力,终于奔赴中南大学,只为守护童年的绿水青山梦。

少年追光,不畏路长;时代作证,耕耘有光。每一份炽烈的理想与坚持,终将被时代照亮,也终将照亮这个时代。

开学季,红网时刻新闻特别策划三期影像报道,讲述“九月的青春故事”。

WechatIMG4091.jpg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杨抒怀 谭苏昕 邓琴 长沙报道

一百天留言,一颗不变的心;一步步努力,一个终圆的梦。

9月14日,中南大学2025级新生开学典礼上,冶金与环境学院研究生鲁琪安静地坐在人群中。

就在几个月前,中南大学官微推送了这个女孩百日留言最终成功上岸的故事,浏览量破万,媒体纷纷转载。一夜之间,这个看似普通的女孩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然而,面对突如其来的聚光灯,鲁琪选择了沉淀。开学之际,当红网时刻新闻记者再次联系她时,看到了一个更加从容、坚定的“新中南人”。

连续100天在中南大学官微留言“倒计时XX天,等我上岸!”,她不再只是后台留言的“铁粉”,而是真真切切地站在了梦想的校园里。

WechatIMG4092.jpg

鲁琪做过的部分笔记。

“即使关着窗,也能闻到刺鼻的气味。”谈及与环境工程的缘分,鲁琪回忆起了童年,她目睹家乡工厂排放的废水污染水源,破坏周围大气环境,从此在心里埋下了一颗治理环境污染的种子。

高考填志愿时,她毅然选择了环境工程专业。“有人说这是‘天坑专业’,我偏不信。如果大家都不学,我们的环境怎么变好呢?”

对于许多考生来说,考研中数学是一座难以绕过的大山。为了啃下这块“硬骨头”,鲁琪特意给自己制定了魔鬼训练计划。

然而,考前四个月的一次模考,给了她当头一棒。只有70多分,远低于院线。那天晚上,她在自习室角落里默默流泪,“感觉自己离理想越来越远了”。

DSC_1854.jpg

擦干眼泪后,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错题一道道抄在错题本上,旁边用红笔仔细标注考点。“哭,解决不了问题,只有弄懂每一道错题,才能进步。”

在最后100天冲刺阶段,鲁琪萌生了一个想法,用在中南大学官微后台留言打卡的方式监督自己。

“起初只是突发奇想,没想到一天天坚持下来了。”最忙的时候,她差点忘记打卡,赶忙设了闹钟提醒。她还把iPad壁纸换成了中南大学的海棠花,“每次学习累了看一眼,就觉得又有了动力”。

让她惊喜的是,官微有一天竟然回复了:“加油,胜利就在眼前!”短短一句话,让这位在考研路上独行的女孩更加有了盼头,“原来梦校真的在看着我努力!”

DSC_1939.jpg

事实上,鲁琪的备考生活简单到近乎单调。每天早上八点到教室开启复习,午休后继续学习到晚上十点半。回到寝室后,立刻洗漱睡觉,确保第二天精力充沛。她还用便签本一条条地安排了每日任务,详细规划学习内容。

不打疲劳战,不走形式路。结果证明,这份备考策略扎实而有效。她认为,“不在于刷了一堆题,而在于错题有没有搞懂、知识有没有掌握”。

今年春天,鲁琪收到了中南大学的拟录取通知。数百日的辛勤耕耘,在金秋时节,结出了硕果。

画面拉回开学典礼现场,校长李建成院士寄语新生“带着爱开启新程”:爱独一无二的自己,爱同路前行的室友,爱这所承载荣光的大学,爱我们伟大壮丽的祖国。

DSC_1820.jpg

对于鲁琪来说,这份爱又多了一份分量,是儿时种下的梦想,是百日留言的坚持,更是未来在环境工程领域成长的承诺。

看着台上的师长,鲁琪胸前的校徽发着光。她从官微的后台屏幕迈进了中南大学的校门,留言截图成了追梦之路的最佳见证。

就像岳麓山下的校园里绽放的海棠花,平凡却坚韧。

她做到了,那么你呢?

0
下载时刻客户端浏览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