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前这座湘南新民居的村子,正是“半条被子”故事的发生地。1934年的深秋,三位女红军借宿在徐解秀家,临走时把仅有的一床棉被剪下半条留了下来。这份温暖,让这座瑶族村寨闪耀着信仰的光芒。
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微缩情景。
2025年湖南省“潇湘红色故事”讲解员大赛也在这里举行,来自全省的参赛者将用年轻的声音,讲述一个个氤氲着历史温度的故事。作为主持人,我看到很多触动我内心的选题:新民学会、断肠明志、一封家书、一株湖南稻等等。
沙洲村还有很多村民志愿担任红色讲解员,他们用带着乡音的普通话,把这段深情的故事分享给天南海北的访客。
半条被子雕像。
暮色中的沙洲村,红军桥下的滁水河静静流淌。广场上的“半条被子”雕塑,静静伫立——这条“棉被”早已化作永不褪色的精神纽带,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继续温暖着每个人的心灵。
【延伸阅读】
来源:红网
编辑:万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