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明理·开国大典背后的湘人湘事丨周令钊:为毛泽东画像的湖南人

来源:红网 作者:彭莎 耿世明 李睿雄 龚晗 杨劲 编辑:徐丹 2024-09-27 14:35:34
时刻新闻
—分享—

【编者按】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按下电钮,亲手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军乐队现场奏响了高昂激扬的《义勇军进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宣告成立。在开国大典上,湖南人、湖南元素无处不在,除了毛泽东、刘少奇、林伯渠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外,还有一些大家并不熟知的湘人湘事。

在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明理》秉持栏目特色,选取开国大典上三处细节展开讲述,采用文生图、图生视频等“AIGC”技术还原历史现场,推出三集系列短视频《开国大典背后的湘人湘事》,以物说人,以事述理,致敬先辈,献礼国庆。

周令钊,新中国设计第一人,被誉为“国家形象设计师”。大家光听名字可能不太熟悉,但是提到他的作品,却是人尽皆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会徽、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旗,均由周令钊主笔设计。周令钊在新中国形象设计上做出了历史性贡献,1949年开国大典天安门上挂起的毛主席画像亦是出自他手。

图片1.png

周令钊

周令钊1919年出生于湖南平江县,他自幼学习美术,与国画大师徐悲鸿是师徒关系。新中国解放前,他一直积极从事抗战宣传画的工作,后来在国立北平艺专(中央美术学院前身)当教师。周令钊数次描绘过毛主席像。因为构思快、动手快、质量高,他有着“快手”的美誉。1949年9月中旬的一天,周令钊接到了为天安门城楼画一幅毛主席像的任务。

图片2.png

周令钊和夫人陈若菊。

时间紧任务急,周令钊接到参考的照片后,立即开始构思、打腹稿。次日,他就带着夫人陈若菊,爬上天安门城楼大殿外两层楼高的脚手架,开始精心绘制这幅画像。

图片3_副本.png

手绘还原创作现场。

要在天安门城楼绘制这么巨大的画像,在当时的条件下实属不易。如果用布去绷,禁不住风吹,就需要用铁皮。没有放大器,但为了准确度,周令钊便利用家乡平江木匠用的墨斗弹线的办法,用粉线袋弹线打格,再将油画颜料画在铁皮上,一块块拼接。周令钊夫妇每天就这样爬上爬下,对比观察,反复修改修饰,终于在开国大典前夕,完成了任务。

经过几处修改后,这幅高6米、宽4.6米、重达1.5吨的毛主席像终于完成了。画像上,毛主席头戴八角帽,身穿粗呢子制服,脸部稍稍上仰,洋溢着微笑,栩栩如生。

图片4.png

开国大典。

1949年10月1日,万众瞩目的开国大典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毛主席站在画像的正上方,用他带着湖南口音的洪亮声音,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广场上30万军民欢声雷动,群情激昂。站在天安门广场东侧的周令钊,听着亲切的湘音,看到这伟大的历史时刻,激动万分,心中满是光荣与自豪。

这张巨幅画像伴随着毛主席的庄严宣告和人民的欢呼声,一同被载入新中国的历史史册。

图片5_副本.png

天安门城楼。

从1949年到现在的75年里,天安门城楼上的毛泽东画像经历过“8次更迭”。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技术材料如何更新,毛主席慈祥和蔼的目光似乎都在注视着你。这幅画像作为国家的符号,始终凝聚着人心,汇聚力量,接受全世界人民的瞻仰。

参考文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纪录片《共和国符号》

来源:红网

作者:彭莎 耿世明 李睿雄 龚晗 杨劲

编辑:徐丹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646843/61/14311624.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