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工智能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软件产业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变革。AI 技术不仅重塑了软件开发的流程与工具,更对软件质量、安全和开发效能提出了更高要求。在这一背景下,由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CICC)主办,CICC 智能测评专委会(筹)和泛联新安承办的“2025 高质量软件智能化开发技术论坛”今天(14日)在长沙拉开帷幕。
“传统分析方法的确定性是锚,AI的泛化能力是帆。”“协同不是替代,而是让1+1>2的技术共进。”本次论坛以“AI 赋能,构建高质量软件”为主题,汇聚业内专家学者、行业领军企业及技术创新团队,共同探讨软件质量测试、安全测试、开发效能等领域的前沿技术与发展趋势,为软件产业的智能化、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论坛上,司永贵、徐明迪、张磊、董威、蒋沛航、李宇、李强等一批国内顶尖的专家学者分享了前沿的知识和观点。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工智能技术已成功应用于各种软件工程活动,如软件测试、缺陷预测、故障定位、自动修复、自动代码生成与补全等。而大模型也与软件工程各环节深度融合,为软件工程全生命周期流程带来革新,新一代智能化软件工程(AI4SE)进入快速发展期。基于这一市场变化,泛联新安等中国领军企业迅速采取行动,并高效贯彻落地。
泛联新安于2017年在长沙成立。企业以程序分析专家为核心能力定位,布局软件质量测试、软件安全测试、数字IC验证、效能研发工具等四条产品线,截至目前已有十多款成熟产品推向市场,主打产品核心技术指标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泛联新安推出的DTCoder研发效能大模型具备多项目辅助开发功能,全面提高软件开发和测试效能,通过逐步将大模型技术融合至全矩阵产品,全面提升产品能力和效率。
据悉,自2022年起,泛联新安连续两年牵头撰写《网信自主创新调研报告》软件测试工具篇章,引领国产自主软件测试工具不断发展。同时,作为国内最早从事验证EDA工具研发的厂商之一,泛联新安自2018年开始便组建专业团队,致力于国产IC/FPGA数字前端设计验证工具的研发,解决我国EDA领域卡脖子问题。已陆续推出多款自主可控的EDA产品,覆盖全场景数字前端验证软硬件平台,包括静态规则检查类工具、软件仿真工具、硬件加速仿真工具和原型验证工具等。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李治
编辑:秦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