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回望出发的地方”之四]蔡和森赴法探索革命道路 一封信发出铿锵建党先声

来源:红网 作者:刘玉先 苏维 杨杨 编辑:王娉娉 2016-06-27 16:29:30
时刻新闻
—分享—

红网专题:回望出发的地方——赴法勤工俭学和红色小镇蒙达尔纪

红网专题:回望出发的地方蔡和森同志纪念馆。

蔡和森同志纪念馆。

蔡和森纪念馆内

蔡和森纪念馆内的陈列展示。

蔡和森

蔡和森关于建党的重要论述。

==

当时的蒙达尼女子公学旧址。

  编者按:回望历史,在中国共产党酝酿的过程中,活跃着一群湖湘青年。在湖南长沙,他们组建了新民学会,立志改造世界与中国;在法国蒙达尔纪,他们勤工俭学,寻找救国救民真理,酝酿了中国共产党的名称。湖南、蒙达尔纪,都是他们出发的地方。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6月16日,湖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守盛在红网调研时指出,要牢记党史,立足湖南省党史资源丰富的优势,用鲜活、生动、接地气的报道,大力宣传好党的光辉历程和丰功伟绩。湖南省委副书记、省长杜家毫6月12日发表文章,讲述了湖南在蒙达尔纪买下李石曾故居并计划改造成中国赴法勤工俭学纪念馆背后的故事,让这群湖湘青年和蒙达尔纪这座小城,重新在湖南人的视野中鲜活。

  6月22日起,红网和时刻新闻同步推出系列融合报道《回望出发的地方——赴法勤工俭学和红色小镇蒙达尔纪》,在中国强起来的今天,回望那一段峥嵘岁月。

  相关链接:
  
  [“回望出发的地方”之一]赴法勤工俭学背后 湖湘青年立志“改造中国与世界”
  [“回望出发的地方”之二]蒙达尔纪雷蒙特列街15号 湖南的一扇“历史之窗”
  [“回望出发的地方”之三]蒙达尔纪,那个青春热血的勤工俭学朋友圈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刘玉先 通讯员 苏维 摄影 杨杨 娄底报道
  
  1920年7月6日,法国蒙达尼公学,一场关于中国革命道路手段及方法的大讨论在此展开。
  
  “留法的近半年时间里,我对各种社会主义学说作了综合研究,觉察苏俄式的社会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真为改造现世界对症之方,将来我们也要组织俄式共产党,以此改造中国。”讨论会上,蔡和森踌躇满志。
  
  听完,在场的萧子升立马进行了反驳:“我主张温和的革命——以教育为工具的革命,为人民谋全体福利的革命——以工会、合作社为实行改革的方法。”
  
  一时在场的新民学会会员莫衷一是,是年12月1日,身在湖南的毛泽东回信给蔡和森及其他在法国会友,明确表示不同意萧子升主张的实行“温和的革命,以教育为工具的方法”。对蔡和森提出的组织共产党、实行无产阶级专政的主张表示深切赞同。
  
  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这并非蔡和森的唯一成就。
  
  “除第一个提出‘明目张胆正式成立一个中国共产党’的主张,蔡和森还第一个系统传播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建党学说,创办第一个党中央机关报《向导》,撰写第一部党史《中国共产党史的发展》。”近日,娄底市委副秘书长、市委党史办主任刘小辉在接受时刻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
  
  赴法救国 “怪杰”苦读进步书刊
  
  作为第一个提出建立“中国共产党”的人,1920年,年仅25岁的蔡和森何以能在那个年代提出如此卓尔不凡的重要建党思想?在双峰县蔡和森纪念馆馆长尹晓奔看来,这主要归功于蔡和森当年赴法勤工俭学的经历。
  
  1918年4月,新民学会在长沙正式成立,会员都是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他们觉得仅仅在长沙学习或者工作,不能扩大知识面,渴望出国学习,寻求革命真理,而充满着改造社会雄心壮志的蔡和森就是赴法勤工俭学运动中最坚决最积极的一个。
  
  1918年6月,蔡和森受学会的委托,赴北京组织赴法勤工俭学事宜。次年12月,蔡和森和蔡畅、向警予以及母亲葛健豪等30余人,告别风雨飘摇的祖国,从上海乘船赴法。“正是留学法国的这段经历,让蔡和森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并逐步奉之为信仰。”尹晓奔认为。
  
  蔡和森绝对是个“怪杰”。尹晓奔介绍,尽管最初蔡和森的法文基础很差,但他靠着一本《法华字典》,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以顽强的毅力,用“霸蛮”的精神,“猛看猛译”马克思主义著作,先后译出了《共产党宣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国家与革命》等一批马列著作的重要章节,为中国革命寻找经验、求索真理,付出了惊人的艰苦劳动。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蔡和森迅速成长为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一封信发出铿锵建党先声
  
  在赴法勤工俭学青年中,存在着各种思想倾向,他们信奉各种主义。为把大多数赴法青年团结起来,蔡和森和向警予、李维汉等同志商量,决定邀集散居法国各地的新民学会会员来蒙达尔纪聚会,就如何改造中国与世界等重大问题进行讨论。
  
  会上讨论用什么方法达到“改造中国与世界”这一目的时,在场的新民学会会员热烈争论。他们决定写信给毛泽东。
  
  1920年8月13日,蔡和森给毛泽东寄出第一封信,共有2700余字。他在信中称第一次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建党主张:“我以为先要组织党——共产党。因为他是革命运动的发动者、宣传者、先锋队、作战部……”他认为“必须无产阶级专政,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要彻底革命反对改良,要发动工农等一切群众,必须有铁的纪律”。
  
  他说:“我近对各种主义综合审谛,觉社会主义真为改造现世界对症之方,中国也不能外此。中国发生的问题,无论哪一种都不是现社会制度所能解决的,所以中国的社会革命,一定不能免的”,中国将来的改造,“完全适用社会主义的原理与方法”,从而得出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结论。
  
  “但由于交通不便,蔡和森的信直到同年11月才送到毛泽东手上。”尹晓奔介绍,久未等到好友回信的蔡和森,于9月16日又迫不及待地给毛泽东寄去一封6000多字的长信,并在信中提出了具体的建党步骤。
  
  毛泽东分别于1920年12月和1921年1月给蔡和森写了两封复信。信中,毛泽东对蔡和森提出的建党理论表示赞同:“你这一封信见地极当,我没有一个字不赞成。”
  
  蒙达尔纪会议后,蔡和森积极开展共产党组织工作。1921年,蔡和森回国后在上海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共产党早期卓越的领导人之一。
  
  在法领导争取生存权与求学权的三次斗争
  
  蔡和森发动和领导了“二·二八运动”“拒款斗争”、进占里昂中法大学这三大赴法勤工俭学学生运动。蔡和森在法国参加的最后一次斗争,就是占领里昂中法大学的斗争。
  
  刘小辉介绍,1921年秋,北洋政府驻法公使馆和法国当局借招收一部分勤工俭学学生入学的名义,利用法国退还的庚子赔款的余额和国内部分捐款,创办了“里昂中法大学”。但到开学时,校方却只招收国内的富家子弟,激起了赴法勤工俭学学生的义愤。
  
  于是,蔡和森、赵世炎等人发起了一场“进占里昂中法大学”的斗争。9月21日,蔡和森率领100多名学生冲进里昂中法大学,占领了校舍。驻法公使馆要求法国当局派警察镇压,蔡和森等100多名学生被拘捕。
  
  10月10日,学生们在学校院内发起了绝食斗争,反抗当局的暴行。
  
  10月14日,法国当局给他们加上“扰乱治安”的罪名,无理地把蔡和森等104名留法学生武装押上轮船,强行遣送回国。
  
  “蔡和森在法国勤工俭学将近两年。在这两年的短暂时间中,为了寻找革命真理,他进行了艰苦的探索,终于从一个激进的民主革命者,转变成马克思主义的忠诚战士。”刘小辉介绍,1934年1月召开的全国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上,毛泽东深情地说:“一个共产党员应该做的,和森同志都做到了。”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