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链接:
编者按:
河似母亲,江如地脉。让一江清水更好地造福湖南人民。
今年是湘江保护和治理第二个“三年行动计划”的第一个年头。今年8月,时任湖南省委副书记、省长杜家毫(现任湖南省委书记)主持召开湘江保护和治理委员会全体会议,部署第二个“三年行动计划”,湘江保护与治理开始迈入“升级版”。
这三个“三年行动计划”,也即“一号重点工程”。从数字看,何等重要和迫切。
花开寻种,饮水思源。
10月下旬,红网大型航拍视频报道《一号重点工程进行时》从湘江源头永州蓝山启动,聚焦湘江沿岸8个城市的治理情况。
沿着湘江的流向,从主源头蓝山的野狗岭直到湘阴的芦林潭,空中见证900公里湘江的治理变迁与秀美。
11月9日推出《永州蓝山:一汪清水从野狗岭注入湘江》。
文/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周逸峰 张金东 图/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秦楼
航拍湘江源头野狗岭
2016年10月24日,永州蓝山的野狗岭。空气清新,流水潺潺,一汪清水从山上倾泻而下,一路向北,奔袭千里。
一块巨石立在溪边——上书三个大字:湘江源。昭示着湘江的真正主源头在这里。
3年前,一个流传了2000多年的误会终得以纠正。湘江源头在永州蓝山的野狗岭,而不是在广西兴安的近峰岭。这年5月,国务院水利普查办和水利部认定,湘江主源头在湖南蓝山。
从有人提出异议到最终尘埃落地,用了7年时间。
2006年,北京大学在读博士、湖南衡东人陈义勇撰文,提出湘江正源应为潇水源头。他分析,湘江源头在广西境内一说只不过是秦始皇修灵渠沟通湘漓二水后产生的一个美丽的误会。
这一结论抛出后,在业内引起小范围论战,陆续有学者加入。
学界的争论,也引起了媒体的关注。
蓝山县方面受此影响,2009年,蓝山县文联主席、政协常委李贵日开始为湘江源头“正名”奔走。
次年蓝山县成立“湘江源头在蓝山申报指挥部”,湘江正源上升到政府层面,可资利用的技术、资源更为强大。
2010年开始全国水利普查后,为湘江正源开始出现转机。
2011年,湖南省水利厅普查办派人来到蓝山对河段进行测量。按照国际惯例,河流源头的判定标准是“河源唯长、水量唯大、主流唯正”。
经过水利普查办的实地考察研究,蓝山县至永州苹岛河段河长346公里,流域面积12094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116.1亿立方米,平均比降0.761‰;广西兴安县至永州苹岛河段河长262公里,流域面积9208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97.5亿立方米,平均比降0.647‰。无论河长、流域面积还是径流量、比降,蓝山县至永州苹岛河段均大于广西兴安县至永州苹岛河段;从河流交汇处河势看,蓝山县至永州苹岛河段也比广西兴安县至永州苹岛河段更宽。
湖南省方面将湘江正源为潇水的相关材料递交给国家有关部门。几经波折,广西方面才表示“尊重科学”,湘江源头“正名”才划上圆满句号。
2013年5月开始,湘江姓“湘”不姓“桂”。
从蓝山县湘江源头计算,湘江干流全长948公里,比原来长了92公里;湘江流域面积94721平方公里,比原来大了61平方公里。
“既然是湘江源头,当然要带头保护。”湘江源正名直接激发起周边群众对源头生态的保护意识和决心。如果漫步源头,这样的场景随时可见:巡逻队往返巡逻,将地上的垃圾及时清除,不时对乱抛扔垃圾行为劝导。
这是一支特殊的巡逻队伍,成员来自环保、林业、水利、森林公安多个部门,他们的唯一职责就是“护水”。
当地还组织源头各村党员干部、村民开展湘江源环境保护劝导和巡逻,保护好湘江源头水。
不搞大开发,共抓大保护已成为保护湘江源的共识。
蓝山县确立了“生态立县”的战略,以湘江源生态保护为重点,在湘江流域原规划划定的6个禁采区之外,新增了5个禁采区,禁采面积由原来的92.5平方公里增加到208.1平方公里,从源头上盯死看牢“严防”。
从严治水,只为还下游一江清流。当地精心呵护着湘江源正名成果,也取得了可喜成绩。2015年底,即第一个“三年行动计划”收官之时,湘江源头水源水质达到了一类标准。
永州市33个水功能区水质监测断面的检测结果也表明,2015年前10个月,河流水库水质全面达到Ⅲ类及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