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湘江,我们的母亲河】郴州:繁华的三十六湾如今明月沟渠

来源:红网 作者:周逸峰 张金东 秦楼 编辑:王娉娉 2016-11-11 08:51:15
时刻新闻
—分享—

  相关链接:

  【湘江,我们的母亲河】让唐诗里的湘江流进美丽新湖南

  【湘江,我们的母亲河】蓝山:一汪清水从野狗岭注入湘江

  【湘江,我们的母亲河】水口山:让尘归尘土归土,水归水

   编者按:

  河似母亲,江如地脉。让一江清水更好地造福湖南人民。

  今年是湘江保护和治理第二个“三年行动计划”的第一个年头。今年8月,时任湖南省委副书记、省长杜家毫(现任湖南省委书记)主持召开湘江保护和治理委员会全体会议,部署第二个“三年行动计划”,湘江保护与治理开始迈入“升级版”。

  这三个“三年行动计划”,也即“一号重点工程”。从数字看,何等重要和迫切。

  花开寻种,饮水思源。

  10月下旬,红网大型航拍视频报道《一号重点工程进行时》从湘江源头永州蓝山启动,聚焦湘江沿岸8个城市的治理情况。

  沿着湘江的流向,从主源头蓝山的野狗岭直到湘阴的芦林潭,空中见证900公里湘江的治理变迁与秀美。

  文/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周逸峰 张金东 图/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秦楼

站在山顶俯览三十六湾矿区。

  河水在山中弯了几十道弯,地方便取名三十六湾。

  2016年10月26日,湖南郴州三十六湾,矿山重披绿装,一棵棵马尾松生机勃勃。

  昔日喧闹的矿区一片寂静,蜂窝似的矿洞被封死,依山而建的梯级选矿工厂全部被拆。当年10万人聚集的“小香港”如今已是明月照沟渠。重金属土壤被固化,绿草茵茵。水从水泥沟渠里流向2个方向,一是湘江,一是珠江。

  让山林归山林的宁静,让水流归水流的欢唱。

  一切让人很难相信,曾以滥采乱挖闻名全国的三十六湾有色金属矿区,变得如此宁静、如此彻底。

  时间回溯到四百年前。明万历年间,三十六湾因蕴藏丰富的锡、铅、锌等数十种矿产开始为外界所知,一拨又一拨的寻宝人,怀揣着发财梦想,携家带眷向这里涌来。

  岁月轮转,当时针指向20世纪90年代,三十六湾采矿进入鼎盛时期,山体峭壁布满蜂窝似的矿洞,梯级选矿工厂傍山而建,矿工居住歇息的工棚鳞次栉比,数十条索道将一座座山头串起,斗车装载着矿石往返穿梭。最多时,这里曾聚集了来自河南、贵州、江西等9省的10万淘矿大军,白天人声鼎沸,机器轰鸣,晚上人来车往,灯火通明,发廊夜市灯红酒绿,“小香港”的称谓就此传开。

郴州三十六湾关停矿区遗址。

郴州三十六湾关停矿区遗址。

  工业文明的巨大财富,伴着昼夜嘶叫的马达声,源源不断流入人们的腰包,成就了一批又一批富豪。当地人说,三十六湾区曾出了6个亿万富翁,几十个千万富翁。

  与巨额财富相伴而生的,是鲜为人知的灾难。矿主换了一茬又一茬,在三十六湾留下黑漆漆的矿洞和满目疮痍的山体,富含重金属的尾砂矿石像一枚枚“定时炸弹”,威胁着湘江流域的水环境。遍地堆放的废石、废砂、废渣在雨水的冲刷下,锌、铅、锡、砷等重金属含量严重超标的浊流,经三十六湾两江口奔泻至湘江二级支流甘溪河。

  山体支离破碎,污染触目惊心,治理须出重拳。2006年起,国土资源部、监察部和环保部对郴州三十六湾挂牌督办。湖南省委、省政府多次向省环保厅和郴州市下达“死命令”,省环保厅将三十六湾列入湘江重金属污染治理的“主战场”之一。

矿区峡谷中,正在治理的河渠。建造河渠是为了让水流不搅动地下的重金属废物沉渣。

  重压之下,三十六湾整治已无退路。一场“休克式”整治风暴席卷而来:矿区上千家采选企业一律关停。烧毁厂棚2870间,炸毁非法电杆1146根,拆除炸毁设备3500台件,刑事立案29起,拘留87人,以壮士断腕之勇、排山倒海之势,彻底摧毁了三十六湾非法反弹的矿点等,7万余名矿工返乡,昔日的“小香港”归于沉寂。

  整治的过程至今仍觉惊心动魄,一些矿老板曾扬言“谁敢来砸矿就要整死谁”,个别矿主还在夜里打电话“警告”当地主政者“你断我的财路,我就要坏你官运”。为保证集中整治效果不反弹,当地采取“大兵压境”的战法,最多时每天上山的干部多达400人。与此同时,郴州市委、市政府也专门从市直部门抽调60多人支援临武,并调用武警官兵、公安干警120多人,全副“武装”驻守三十六湾。

  几番较量,非法采矿选矿者败下阵来,三十六湾整治取得初步成果。

  2013年,三十六湾矿区治理进入新的机遇,当年,湘江流域保护与治理被纳入省政府“一号重点工程”。2014年,三十六湾矿区及湘江支流陶家河流域污染治理被列入湘江流域五大重点整治区域之一,编制了三十六湾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实施方案,启动三十六湾地区综合治理项目30个。

郴州三十六湾矿区山脚修建的尾砂坝。

  2015年,第一个三年行动计划结束,三十六湾矿区交出的成绩单是:矿区流域河流水质从全线超标到短期季节性超标,部分尾矿库安全隐患突出问题基本得到解决,部分重金属污染区域农村安全饮水问题和水利设施问题得到解决。

  如今,驱车行驶在三十六湾区,放眼望去,叠翠流金,唯有不时出现的遗弃建筑,诉说着往日的繁华,也昭示着一段波澜壮阔的治污历程。

  “壮士断腕”,它不是口号,它是实实在在的决心和行动。

  让一江清水更好地造福湖南人民。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