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凝心聚力打赢脱贫攻坚战——江华县脱贫攻坚纪实

来源:红网 作者:李华林 陈飞 编辑:康晓乔 2017-07-16 16:24:01
时刻新闻
—分享—

香草源喜迎游客。

秀美涔天河。

  系列报道

  永州市脱贫攻坚专题报道之一:专精结合扎硬寨

  永州市脱贫攻坚专题报道之二:攻坚合力怎样汇聚

  永州市脱贫攻坚专题报道之三:大爱引爆“微”世界

  永州市脱贫攻坚专题报道之四:打通最后一米

  示范带动:“红旗漫卷西风”——永州市脱贫攻坚专题报道之五

  快马加鞭不下鞍——永州市脱贫攻坚专题报道之六

  凝心聚力打赢脱贫攻坚战——江华县脱贫攻坚纪实

  打造脱贫攻坚“江永模式”——江永县脱贫攻坚工作纪实

  攻坚拔寨摘贫帽——宁远县脱贫攻坚工作纪实

  脱贫攻坚战正酣——蓝山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纪实

  红网永州站通讯员 李华林 陈飞 报道

  近年来,湖南江华瑶族自治县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工作系列重要讲话为基本遵循,全力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系列决策部署,准确把握精准扶贫的核心要义,按照“坚持标准、找准问题、精准施策、加快进程、巩固提升”的思路,强化三位一体工作机制,从整县、整村、到人全面推进扶贫攻坚,取得了较好成效。

  2014年以来,全县共减少贫困人口6.5万人,退出贫困村20个,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初的24.1%降至2016年底的8.7%。2015年和2016年脱贫攻坚工作考核在全省51个贫困县中分别排第4名、第1名。

  坚持精准识别,摸清贫困家底

  狠抓源头管理,在2014年开展贫困人口识别时,按照“七个不纳入”原则,严把识贫关(一是五保户;二是近三年内新建建筑面积在200平方米以上经过装饰的楼房户以及拥有两层砖混结构房屋的户;三是种养、加工大户;四是拥有大型机械设备的户;五是有稳定收入来源、且年收入在万元以上的户;六是全家整体外出打工连续三年以上的户;七是村支两委干部和家有财政供养人员的户)。

  狠抓动态管理。制定了《贫困对象建档立卡信息动态管理办法》等系列管理制度和办法,开展了多次建档立卡“回头看”和信息数据清查,及时清理和校正贫困对象。

  狠抓集中整改。今年4月,江华县按照省里的统一安排部署,开展了为期两个月的全面排查和整改。排查出“应进未进”的15423人、“应清未清”的6187人、脱贫质量不高的270户879人。排查出项目资金问题22个,涉及资金52.53万元。调整召回20个履职不力、群众意见大的驻村扶贫工作队长,向155个贫困人口在100人以上的非贫困村安排了驻村扶贫工作队。全面规范了县、乡镇、村、户四级扶贫档案资料。把每户贫困户的脱贫路径、帮扶措施和所享受的政策补助金额予以公示,接受社会监督。此外,对全县3000余户相对最贫困的未脱贫户制作了入户调查视频,倒逼扶贫队员掌握实情。

  坚持精准帮扶,推动科学治贫

  在发展生产脱贫方面,立足县情特点和资源优势,发展“优质水果8万亩、食用菌5000万袋、茶叶3万亩、制香企业260余家、生猪年出栏50万头”五大扶贫产业,帮助16000余名贫困户实现增收。

  在易地扶贫搬迁方面,按照“政府引导、群众自愿、量力而行、分批搬迁”的原则,在湖南省率先启动易地扶贫搬迁,规划搬迁2.7万人,规模全省最大,现已完成1.8万名贫困人口搬迁。在后续帮扶上,通过安置房门面出租、劳务协作等方式增加群众收入。

  在生态保护脱贫方面,在全国率先建立县级生态公益林补偿机制,参照国家级和省级每年每亩17元的标准,全部由县财政补偿,确保社会生态效益与群众经济效益双增收。

  在加强教育脱贫方面,全面落实国家助学政策,近三年共免除特困家庭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学杂费2518万元,向贫困家庭在校寄宿生发放生活费和就学补助2167万元,发放助学贷款1520万元,争取社会捐资助学1180万元,确保了贫困家庭学生不失学、不辍学。

  在兜底保障脱贫方面,通过低保提标政策兜底了1082户2321人,1.53万人参与了兜底一批贷款。通过落实医保报销提标政策和“扶贫特惠保”,基本解决了贫困户基本医疗保障。同时,江华县拟将对自费金额超过5000元的贫困人口患者政策自付部分,由县财政给予扶助90%的费用,确保贫困户享受零负担的基本医疗,又不过度医疗,最大限度杜绝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

  坚持产业扶贫,提供不竭动力

  发展是解决贫困的根本途径。江华县始终把加快经济发展,尤其是产业发展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抓手,明确了“项目是第一抓手、招商是第一菜单、园区是第一载体、产业是第一支撑、创优环境是第一工作”的工作重点,因地制宜,勇于创新,主要经济指标连续五年排永州市第一,为造血式扶贫提供了不竭动力。

  引进规模企业进园区。重点引进和培育了以九恒集团、华讯电子、晟瑞电子等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产业,以九恒新能源、中国风电等为代表的新型能源产业,以五矿稀土、正海磁材等为代表的稀土新材料产业,以海螺水泥、海螺塑编、紫东建材等为代表的新型建材产业,以坤昊实业、锦艺矿业、金宏光科技为代表的矿冶循环产业,以栋梁木业、温氏饲料、同丰米业为代表的农林产品加工,以五月天服饰、湘粤服饰、裕林鞋业、兴丰鞋业为代表的服装制鞋产业,建成了百亿园区,提供就业岗位1万余个,年人均工资2万元以上,帮助群众实现了就近就业。

  支持小微企业进村办厂。江华县积极招商引资,通过创新扶贫“财银保”政策支持范围,制定政府补贴、上岗技能培训等政策,建立利益联结和风险防控机制,支持小微企业进驻乡村开设工厂,将产品设计,复杂产品的生产放在总部,将操作简单、方便易学、用工灵活的生产环节转移至乡村工厂。通过工厂进乡村,既满足了留守贫困劳动力“挣钱顾家两不误”的需求;又有效解决了企业“融资难、招工难、用工贵”的困难,降低了运营成本。既让贫困村通过收取企业租赁土地、厂房的租金,吸纳闲置人员进厂务工,提高了村级集体收入,活跃了农村经济;又为江华县产业扶贫探索了一条新路子,实现了贫困户增收、企业盈利、乡镇经济盘活、社会稳定、产业扶贫多方面的共赢。目前,江华县在乡镇、村有100人以上的工厂8家,主要在电子、塑料包装、皮具等行业;有50人以上的工厂39家,主要在制衣、木材加工、食用菌等行业;有5人以上的工厂260余家,主要在制香、鞋业、门窗等行业。一般贫困劳动力务工年增收1.8万元以上,部分贫困户可实现年务工5万收入,全县乡村工厂吸纳了5000余名留守贫困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实现稳定增收。

  创新帮扶方式到农户。江华县按“五个一批”的要求,按照“宜商则商、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旅则旅”原则,有46060个贫困人口需要通过发展产业脱贫。目前,按照“四跟四走”的产业扶贫思路,全县有16705个贫困人口与37家企业、专业合作社、能人大户等经济组织建立了利益联结机制,采取“直接帮扶、委托帮扶、股份分红”的方式发展产业,助推脱贫攻坚。

  委托帮扶模式。对全县1.72万个无劳动能力、银行无授信兜底的一批贫困人口,由政府和经济组织共同担保争取小额信贷1.53亿元(现有1.53万人参与项目),将分贷资金委托政府成立的神州瑶都扶贫开发有限公司管理使用,并与温氏公司合作发展年出栏20万头生猪养殖产业项目。该项目确保了全县兜底贫困人口有稳定收入,实现了贫困人口“零负担、纯收益”。第四年后,每年的收益资金达2400万元,除按以上标准分给参与的贫困人口外,仍有600余万元的节余,这部分资金将用于并村后的112个贫困村村集体经济收入,增设村内公益性岗位,让新增贫困人口通过就业增加收入。

  直接帮扶模式。对有产业发展愿望、有产业发展能力的贫困户,江华县依托县内一批有合作意愿、有社会责任,讲诚信和有实力的农业企业和经济组织与贫困农户合作发展优质水果、优质水稻、食用菌、茶叶、制香等优势特色产业。由公司向农户提供农资和技术指导,并按保低价回购农副产品,确保农户获得稳定收益。去年以来,按照这一帮扶方式共帮扶贫困对象11577人。江华县通过江华同丰粮油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帮助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实现增产增收和稳定脱贫。同丰米业公司是一家以发展生态优质水稻种植和深加工的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生产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销量省内领先。2014年以来,江华县引导和组织该公司支持桥头铺、界牌乡、大圩镇、桥市乡等乡镇的165户599名贫困对象发展优质稻 1145亩。贫困户以种植5至10亩/户的规模参加“公司+农户+基地”的运行模式,公司向贫困农户提供优质水稻种子和农资,提供技术指导,并由公司统一实行机械化耕作和田间管理,按保底价回收贫困农户稻谷,人均年增收达1500元以上。

  入股分红模式。对于有劳动能力,但产业发展能力差的贫困农户,江华县秉承贫困农户意愿,鼓励和支持贫困人口把上级政策扶持资金、土地、林地等生产资料折价入股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济组织发展优质茶叶、食用菌、生猪等特色产业。由相关经济组织统一管理和生产经营,贫困农户按入股资金分红,实现了股份到户、利益到人。去年以来,按照这一帮扶方式共帮扶贫困对象5128人。桥市乡南冲村是典型的高寒山区贫困村,有35户148个贫困人口,该村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十分适宜种植优质有机茶。2014年,村里注册成立了益崧家庭农场,村里18户69个贫困人口为股东,把2000元/人的产业扶贫资金和6000元/人的小额信贷资金作为贫困户股份入股,投资54.8万元,流转80多亩土地发展白茶和黄金茶,贫困户按入股资金参与分红,每年可获得分红1200元/人,并可在公司和茶叶基地务工,获取务工收入。2015年,此举共帮扶69个贫困人口脱贫。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