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通道县人民法院:“全国优秀法院”走入村村寨寨

来源:红网 作者:李俊葳 莫进华 编辑:李晓玲 2017-07-31 17:17:50
时刻新闻
—分享—

独特的鼓楼法庭。

风雨桥上展开审判。

火塘边的调解,最终邻里握手言和。

  相关链接:通道检察院刘彩娥:执检为民不负殊荣

              通道县人民法院:“全国优秀法院”走入村村寨寨

              基层民警杨昌国:侗乡群众的贴心人

  红网通道7月31日讯(时刻新闻记者 李俊葳 通讯员 莫进华)2017年的春天,在通道侗乡大地,甜蜜的油菜花香里更多了一份丰收的喜悦,最高人民法院授予85个单位“全国优秀法院”荣誉称号,而通道侗族自治县人民法院位列其中,成为了湖南省仅有的三家获此殊荣的法院之一,这也是该院建院以来获得的最高荣誉。

  荣誉的取得,并非偶然,更非一蹴而就。沉甸甸的奖牌背后,留下的是通道法院一串串坚实奋进的足印。

  接地气强服务,特色司法誉满侗乡

  通道侗族自治县是湖南省成立最早的少数民族自治县,辖区有侗、汉、苗、瑶等24个兄弟民族,其中侗族占人口总数的78.3%。特殊的民族环境也激发起了通道侗族自治县人民法院创新的灵气,其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司法为民举措受到侗族群众的交口称赞。

  “双语法庭”。该院针对通道侗族人口占77.9%的情况,积极培养“双语法官”开展“双语法庭”,将司法服务的触角延伸到侗族村寨。近年来,17名复合型双语法官全部走向了一线审判岗位,并利用双语法庭审理案件400余件。

  “鼓楼审判”。鼓楼是侗族的标志,是侗族群众议事、休息、集会的场所,该院将法庭搬到侗寨鼓楼里,巧妙地将法律与侗族的习惯法“款约”结合起来,贯穿于办案、调解全过程,受到少数民族群众的普遍欢迎。近年来,共开展鼓楼巡回审判案件180余件。

  “侗语宣传”。地域的特征造就了一支“侗语普法队”的诞生,近年来,该院双语法官深入侗寨开展侗语法制宣传60余次,并将法律知识制作成侗语影音资料,向侗族群众发放资料1000余份,成了侗寨里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吸“民智”创新举,人民陪审棋局呈彩

  通道法院探索出了人民陪审工作的新“三民主义”,即坚持以“民族、民俗、民智”为主,在人民陪审员“倍增计划”中注重选拔少数民族同胞,在司法实践中引入侗俗、侗款、侗语等“民间智慧”,全力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和谐稳定。

  “族长+寨佬”,民族同胞成陪审员首选。在人民陪审员倍增计划中,该院共选任了40名人民陪审员,其中30人是少数民族同胞,充分发挥少数民族人民陪审员的职能作用。

  “侗语+侗款”,民间智慧搭建连心桥。在众多相邻纠纷等民间纠纷“骨头案”中,该院因时制宜地利用少数民族陪审员对“侗款”的熟悉和对侗语的熟练,将“侗款”引入司法,用侗语调解,让很多矛盾坚冰在未走入法庭大门就已解决。

  “陪审+巡回”,为民司法打通最后一公里。该院邀请人民陪审员参加巡回审判已成常态,人民陪审员诉前、诉中全程参与调解,“用身边的人说身边的事”。自2014年实施“倍增计划”以来,人民陪审员共参与诉前调解568次,调解成功262件,调解成功率达46.12%,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和谐稳定。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