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浪潮中,旅游业是划船的桨,更是破冰的刀。为旅游而生的武陵源区,观其建、兴、破、转,是居人之愿、旅者之福,更是中国旅游目的地发展的特殊缩影。
9月28日-30日,就“遇见张家界,印象30年”——武陵源跨界大家对话活动举行之机,红网记者对话来自绘画、书法、旅游、语言、体育、媒体各行业名家,共议关于武陵源的记忆和愿景。
红网时刻10月2日讯(记者 姚冶)“每一个湖南人都在受到这方山水的感召。无论相机拍得有多美,只有亲临,才能深刻、真实地领悟到它的美。”
作为湖南卫视“频道声”、国家一级播音员,丁文山绝对是你“最熟悉的陌生人”。所以初见丁文山,你会惊异于这厚实有力、无比熟悉的声线主人竟如此年轻。
因为在媒体工作,丁文山前几次到武陵源都与工作有关。他打趣说,第一次知道武陵源是90年代初播在湖南卫视的“武陵源啤酒”。而第一次实地到武陵源是2004年,他坦言那时是走马观花,但这里的青山秀水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数年后,他又邀请北方的同行来湖南,那是他第一次细品武陵源。“当时坐的火车来张家界,阴雨蒙蒙的天气,武陵源显得格外美,朋友看了直说震撼!”
“作为媒体人,我们一直在思考,什么样的传播渠道才是最有效的?对张家界、对武陵源来说,核心内容是什么?是热点?是事件?我觉得究其本质,还是人。我们面对的是同一个世界,领略到的却是不同的美。”丁文山表示,在这次“遇见张家界,印象30年”——武陵源跨界大家对话之后,武陵源还可以把“跨界”做得更大胆一些,引入不同行业、不同年龄层次、不同收入层级的跨界。更深刻地了解和满足大家丰富的审美,武陵源一定能够迎来更加精彩的未来。
他同时中肯地提醒,伴随着多次成功的旅游营销,我们确实在这儿遇到了更多的欧美游客,但是大多的公共设施的提示牌依然只有中韩两种文字的版本。
“设想的实现都由细节累积而来。管中窥豹,或许我们在展望与祝福的同时,也不要忘记细致地发现与改善。”
来源:红网
作者:姚冶
编辑:陈雪骅
本文为红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