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通讯员 周旭 记者 冯钧 长沙报道
5月16日,首届中国国际矿物宝石博览会在湖南长沙华丽起航,来自世界各地的珍贵矿藏宝石纷纷汇集于此盛会。在一片耀眼璀璨,绮丽幻彩之间,一种貌不惊人的白色球状矿物——大球泥,在展会间揭开其神秘面纱,吸引了不少中外矿物宝石专家的眼球,同时唤起了人们对上个世纪“国宴瓷”“毛瓷”的记忆。
大球泥真身
大球泥,藏于湖南怀化、黔阳、溆浦三县交界的雪峰山。由若干万年前古代火山爆发出的花岗岩体风化形成,呈蜂窝状,每个皆为10~20cm大小的天然白色球体,每个泥球都有一个内核,去掉内核方能制瓷。这种泥质地洁白,含多种微量元素却杂质极少,氧化铁含量在0.15%以下,氧化铝含量在35%以上,二氧化硅含量在41%以上,烧结白度达到92度以上,是一种极为罕见的球状高岭土,是世上少有的稀缺非金属资源。湖南地质研究所教授童潜明认为:“一般而言,花岗岩中的长石风化而成高岭土,而为何云母、石英等其它矿物消失不见,从外到内凝成球状形成大球泥?而大球泥除了矿物之外还有许多不可知的微量元素……这诸多奥秘都彰显着大球泥的独特神奇。如今存量稀少,愈显珍贵。”
峥嵘岁月
大球泥最初是作为“观音土”充饥之用,一直深居于山,默默无闻。1964年,醴陵瓷厂接受了制作建国十五周年国宴瓷的重任,时任湖南陶瓷研究所所长李维善发现大球泥是种非常好的制瓷原料,便用其制瓷,其天生的优越性能及与醴陵釉下五彩工艺的完美结合,使得国宴瓷惊艳中南海,至此大球泥走上政治舞台,成了国瓷的“特供材料”,其顶峰代表自然就莫过于“毛瓷”。曾参与过毛瓷制作的清华大学教授张守智说道:“当年从全国各地发来高岭土最后通过化验和烧制,都没有超过历朝历代的皇帝御用瓷,只有洪江大球泥做的瓷器白、透、润、纯、薄、硬,洪江大球泥是做好主席用瓷的最好保证。”
大球泥的存在,诞生了绝世“毛瓷”,造就了醴陵釉下五彩瓷的当代盛世;大球泥原本“隐居”深山,也因“毛瓷”而闻名于世,跌宕沉浮。历史的机遇,成就了彼此。
不可再生
大球泥生命如夏花灿烂,流星闪耀,而成形时间漫长,已是不可再生,世界上至今也只曾发现两矿,一矿在英国,曾造就该国一个陶瓷鼎盛时期,但矿源早在二战时期就已绝迹。而我国的洪江大球泥从发现开发到利用仅仅也就存在于上世纪的五十——七十年代之间,目前也已矿源枯竭,存现于世的只余上世纪开采剩下的最后一小部分。
湖南大球泥瓷艺有限公司董事长滕召华告诉记者,自己花费近十年时间,陆续将上个世纪存留下来的大球泥收集起来,现有的百余吨大概已是存世最后的大球泥。“清华大学张守智教授就曾向我介绍,大球泥除了是制瓷的绝佳原料,同时也是航空航天、化妆品、食品等生物、高新领域的理想材料,对于大球泥的研究利用,还有很多奥秘等着我们去破解。”
中国工程院院士邱冠周也认为:“大球泥原料可以合成,但那就如同人们吃土鸡和吃饲料鸡之分,不是一个味儿。大球泥这一特殊材料,完全可以考虑与做材料研究的专门机构,比如中南大学资源加工与生物工程学院,合作做一个微米课题研究,深度挖掘其价值所在。”
来源:红网
作者:周旭 冯钧
编辑:王娉娉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