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老人下肢浮肿躺在街边台阶上 路人送水送饭合力救助

来源:红网-长株潭报 作者:陈潇 编辑:王娉娉 2013-05-27 11:20:49
时刻新闻
—分享—



昨日下午,株洲市芦淞区建设中路与贺嘉路交汇处一家药店外,74岁的流浪老人宋长清坐在地上,市民孙女士买了一碗米粉送给他。本报记者陈潇摄

  红网株洲5月27日讯(长株潭报记者 陈潇)5月23日晚7点半,一位自称姓杨的读者给《长株潭报》打来电话:“芦淞区建设中路和贺嘉路交汇处有个药店,药店台阶那有个老人躺四五天了,下肢肿得很厉害。每天都有好心人给老人送点吃的,打你们热线看能不能帮忙联系下救助站。”

  昨天下午,附近的居民给老人送了一碗米粉,老人坚持不肯去救助站,居民也无可奈何。

  呆在药店门口好几天,但“不讨嫌”

  记者来到杨先生所说的药店。门口台阶上有一摊深蓝破旧衣物、一床又薄又破的棉絮、一个黄色的碗,碗旁边有个旧袋子,里面有一卷卫生纸和一把卷发梳,旁边还放着一袋开封的红枣,一瓶绿茶和奶茶饮料。

  “应该是去搞东西吃了。”药店工作人员说着围在一起。“刚开始想过要赶走他。”药店老板娘高世和透露,老人刚来时没引起注意,大家都以为是来乞讨的,没想到躺了好几天。

  不过待了几天,没见他进店讨东西。“他不做声,不影响我们做生意,一点都不讨嫌。我们也不忍心赶他走。”药店的刘女士说,“我们要搞卫生,向他做个手势,他就走。”

  “好可怜,下肢肿成那样。”刘女士叹道,经过观察,发现老人两只脚的脚背肿很高,“估计是有病”。几天下来,老人从不伸手到店里向他们讨东西,不时还有人送吃的,店员们开始注意他,发现他“呼吸有点不顺,话不多,讲话也听不懂”。

  “之前我们有个店员想帮他上药,但不晓得是什么病,不敢上。”有人似乎想起什么。

  市民建议他去救助站,老人称不去

  没一会,老人回来了。“你看他肚子也肿了,可怜呐。”市民李先生路过,也走近来。看老人穿着很寒酸,肩胛骨从右边破洞的衣角处露出来。他依稀能听懂老人的话,和周边市民一起,将老人的情况零零碎碎拼凑出来:老人名叫宋长清,74岁,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人,在外流浪已有30多年。

  “送他去救助站吧。”李先生提议,但宋长清连连摆手说:“不去。”他说老家没房也没亲戚。“打110吧。”李先生建议。宋长清又摆手称:“警察来过,送去过前面医院,没钱,治不了病,又回来了。”

  老人只想去大医院把脚治好

  昨天下午3时许,天阴着,刮大风。人来人往的路口,很多市民都围在了宋长清身边,有人建议他买点药,他拒绝了。

  “当时我们老板娘想给他药,怕治错。”一名年轻店员说,“这年头好人难做。医生没诊断,出了问题谁担责?”

  市民周女士递过一块钱说:“肯定有病,看着他就想到自己的父亲。”她记得父亲是得肺癌去世的,母亲患过肾炎,“也是肿成这样”。她自称是半个河南人,能听懂宋长清的话,愈加热乎起来。确认宋长清确实孤身一身,没结过婚,1975年时,屋子被大水冲走了,“我是老乡,不会骗你,让110来送你到救助站好不好?”她再一次向他提议。

  经众人一番解说,宋长清终于勉强点头了。下午4点20分许,110民警过来了,准备让宋长清收拾东西,但听到要送“救助站”三个字,老人又表示“不去”。这让周女士等围观者都犯了难,“你不是答应去的吗?”宋长清说:“你们是不晓得,(救助站)去不得。”老人坚持不去,民警很快走了,众人也慢慢散去。

  “前几天还没肿起这么高。”附近的居民孙女士端了一碗米粉给老人,一个煎鸡蛋盖在上面。她说,天天路过,有时送饭,有时送水,“天气预报说今晚有大雨,真是造孽。”

  记者联系上株洲市救助管理站业务副站长周鑫,对方表示:“可以送到我们这里来,这里有康复医院。”但宋长清说,即使救助站来人,他也不会去,“我现在脚痛,不能常走路,我存了两三百块钱,想去大医院治,治好了去别的地方。”

来源:红网-长株潭报

作者:陈潇

编辑:王娉娉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2013/05/27/4292287.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