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株洲:1000多万尾鱼苗投放湘江

来源:红网-长株潭报 作者:姚时美 编辑:刘飞越 2013-06-05 10:26:33
时刻新闻
—分享—



6月4日,株洲市湘江风光带,市民把幼鱼放进湘江,当天,来自长株潭三地的1050万尾鱼苗被放入湘江。 本报记者陈正摄

  昨日上午9点40分,1000多万尾鱼苗摆脱水箱的束缚,从株洲市湘江风光带四桥下水,欢快地游向广阔的湘江。

  这是长株潭三市联合第六次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动,投放的均为湘江土著鱼类。此次放流活动恰逢湘江干流实行春季禁渔,又恰逢汛期,投放的鱼苗得以更有效的保护,湘江里的水藻、钉螺、腐泥等都是这些鱼苗的食物,这又将更有利于净化湘江水生态环境。

  现场

  18车拉来千万尾鱼苗投放湘江

  昨日上午9点,株洲市湘江风光带四桥,人流涌动,车流集中,“养护水生物资源,建设湘江生态文明”的标语格外显眼,装在18辆大卡车里面的,是来自长株潭三市的1050万尾鱼苗,这些都是湘江土著鱼类,如草鱼、鲢鱼、鳙鱼、鳊鱼、鲴鱼,同时放流的还有部分乌龟。

  准备放流的鱼苗,个头较大的装在水箱内,小鱼苗则用塑料袋充氧气装好。湘江边上早已架好放流水槽。

  9点40分,鱼苗开始被纷纷投放到湘江,很快,江水中、水草下出现了鱼儿欢快游动的身影。

  株洲市畜牧兽医水产局总工程师刘正坤研究发现,湘江水生生物资源、生态环境之所以受到破坏,主要缘于拦河筑坝和环境污染,由于鱼类有洄游繁殖的习性,被拦河坝阻挡后,就破坏了鱼类生存繁殖环境,环境污染中目前最主要的是污水直排,破坏了湘江的水质。

  好处 可起到净化生态环境的作用

  刘正坤说,环境污染主要导致水体的富营养化,而这次投放的鱼种,可以最大限度地摄食水体中过剩的营养物质,比如草鱼,有吃藻类、浮萍等浮游生物和青草的习性,鲢鱼喜食草鱼粪便,鸡、牛粪,鳙鱼还吃螺类、蚌类等甲壳动物,“像钉螺,被鱼吃掉以后,可以防止寄生在它身上的血吸虫繁殖扩散。”鲴鱼则俗称生态鱼,喜食腐泥,有机碎屑,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因此,人工投放鱼苗,可以恢复生物资源多样性,鱼类以水中各种生物为食,又可以起到净化生态环境的作用。

  2007年,株洲市开始在湘江实施大规模鱼类人工放流,坚持每年开展,延续至今,自2002年国家实行长江流域春季禁渔制度以来,湖南省也展开同步措施,每年投放多种规格的鱼类苗种5000万尾以上,放流水域重点集中在洞庭湖和湘江。

  据了解,通过湘江禁渔、人工增殖放流,目前已部分修复了湘江水域生态环境,湘江生物多样性急剧枯竭的趋势得到初步遏制。

  长株潭报记者 姚时美株洲报道

来源:红网-长株潭报

作者:姚时美

编辑:刘飞越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2013/06/05/4290052.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