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一所重点高校增加农村生源的应对措施

来源:红网-潇湘晨报 作者:胡力丰 编辑:王娉娉 2013-06-07 11:14:43
时刻新闻
—分享—

  红网长沙6月7日讯(潇湘晨报实习生 刘海燕 记者 胡力丰)“如果没有定向计划,我还是会报考中南大学,它让我多了一次选择的机会。”中南大学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大一学生小斯说。2012年,这个内蒙古姑娘考出了558分的好成绩,当年内蒙古理科本科一本的分数线为469分。小斯所说的“定向计划”是她在填报志愿时了解到的“贫困地区的定向招生计划”。“我是整个学院唯一一名通过这个招生计划进来的内蒙古学生,学校和专业我都很喜欢。”一年过去,老家的口音变得浅淡,小斯逐渐适应了湖南的生活。

  2012年,国家面向14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的680个县,安排1万名重点高校计划,由222所重点高校采取单报志愿、单设批次、单独划线录取等特殊政策,使这些贫困地区上重点高校的学生数较2011年增加了10%。

  贫困地区的定向招生计划推出背后,是一些重点高校农村生源逐年下降。中南大学图书馆馆长、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副院长朱建军教授,1978年考取中南大学前身中南矿业学院。他说,当时“全班大部分同学都来自农村”。

  据媒体报道,北大清华最近几年招收的新生农村生源已经跌倒了20%以下。教育学者杨东平研究显示:中国重点大学农村学生所占比重自1990年代起不断滑落。

  湘潭县一中校长赵罗海做了一个统计也从侧面佐证了这个结论:10多年前,学校农村孩子上重点大学比城里孩子多,但到去年我们学校一本上线的学生中农村只有241名,城市生源则达到393名。“我还记得2003年学校考取北大清华的10个学生中,有7个来自农村;而去年考取北大清华只有一个是农村生源。”赵罗海说。

  杨东平研究认为,“出身越基层,上的学校越差”这一趋势正在加剧。三十多年来,国家的转型在继续,但底层个体命运的转型,却在逐渐式微。

  “去年国家有一万个招生计划,我们学校承担50个名额,今年增加到80个。”中南大学招

  生办赵晓霞老师介绍,除了完成国家政策制定的定向招生任务之外,中南大学还计划调减东部发达地区的招生计划近100个,全部放置在中西部地区;另一方面中南大学在原计划的基础上增加中西部地区的招生计划近200个。

  据教育部统计,2013年面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扩大实施后,全国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的人数将比去年增加8.6%。

来源:红网-潇湘晨报

作者:胡力丰

编辑:王娉娉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2013/06/07/4289341.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