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株洲市妇幼保健院,小毛(化名)的奶奶来医院看望他。 本报记者陈正摄
红网株洲6月28日讯(长株潭报记者 陈正) 在众多好心人的关注下,小毛(化名)依旧安睡在株洲市妇幼保健院的保温箱内。截至27日,他父亲不辞而别已有3天。此时联系到宝宝的家人,已经刻不容缓。最终,本报记者赶赴天元区三门镇南江村寻找到了小毛的奶奶。小毛的奶奶从已随记者来到医院,并承诺不再放弃孙子,将坚持治疗。 本报记者杜方江 株洲报道
1 寻找宝宝亲人
从株洲城区出发,沿湘江经过雷打石镇便是三门镇,连接镇上与村子的是一条水泥的乡村公路,两边随处可见葱绿的水稻,已结穗。约一小时车程,记者抵达莲花村。小毛的父亲给医院留下的家庭住址便是这里。可这里没有叫郭子电的人,后来从当地一位村干部那里得知,郭子电的家在邻村南江村。
沿路打听,一路走到了郭家。他家是一栋白色的两层楼房,门楣上还残留着囍字。旁边一栋楼房是郭子电哥哥家。两处房子的大门均紧闭,敲门也无人应答。几经辗转,还是通过南江村村支部书记李朝光找到了小毛的奶奶张春云。她跟随记者一起来到市区看望孙子。
这几天,张春云过得并不安稳。在医院望见弱小的孙子,她的眼眶还是湿润了。面对孙子,她似乎不知道说什么,只是努力擦拭眼角。
2 “意外”诞下早产儿
张春云介绍,郭子电初中毕业后便去镇上玻璃厂打工,2011年开始学厨师,“去年刚毕业,就去了长沙一家饭店。”在此期间,他结识了小毛的妈妈,她当时才17岁。今年4月初,张春云接到儿子电话,“他告诉我,儿媳妇怀孕了,我非常高兴。”
因为女友怀了孕,今年5月1日,郭子电带着女友从长沙返回三门镇老家摆酒。完婚后,他们便留在了老家。“由于我儿媳妇还没到年龄,他们还没领结婚证。”但在农村,摆了酒席,就算结了婚。
变故发生在6月18日,“当时我儿子在洗衣服,儿媳在开水龙头时撞在了洗衣机上,当时也没什么异常。但过一会儿,她吵着肚子疼,就送到了县医院。”事情又回到了本报6月26报道中的那一幕……
3 会让孩子坚持治疗
“医生就跟我说,孩子太小,治疗费用太高,还可能留下后遗症,我就想着要放弃。”张春云称家里承受不了昂贵的医疗费用,据李朝光介绍,郭和哥哥的楼房,都是一家人东拼西凑建起来的,“他们家一直以来不富裕。”
“当时是我儿子不愿意放弃的,就送来市里了。”张春云称,“我想着将来那么多不确定,一直劝儿子长痛不如短痛。”郭子电在逐渐动摇,终于在6月24日下午,与儿子不辞而别。“儿媳已经回湘乡老家,儿子也去了。”张春云称儿子的手机停机了,自己已联系不上。
“孩子的生命体征还比较平稳,肺功能也比前两天好了一些。”株洲市妇幼保健院儿科主任廖积仁于昨天下午告诉张春云,“但我们并不能保证孩子可以治好,且不会有后遗症。”
听闻社会上很多好心人愿意帮助小毛,张春云连声感谢,“这么多人来帮助我们,我保证不再放弃,我会尽快联系上儿子,给孩子坚持治疗。”
来源:红网-长株潭报
作者:陈正
编辑:高芹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