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浏阳城区拟设十个临时疏导区供流动摊贩经营

来源:红网 作者:易和曦 编辑:杨洁 2013-07-08 09:01:32
时刻新闻
—分享—

  红网浏阳站7月8日讯(分站记者 李丹)“有个固定地方去,总比在街上‘打游击’要好。”昨日下午,住在浏阳市城东新村的温联胜将装满西瓜的三轮车摆在了浏阳河东路辅道上——这里是城管划定的城区四个季节性水果临时疏导区之一。此前,他的流动摊担摆在城东新村路口有两年多时间,光是今年他已经四次被城管收秤。对于一名与城管多次“打交道”的流动摊贩而言,温联胜觉得有这样一个允许摆摊的地方,非常来之不易。

  浏阳市城管局在加大对城区交通整治,打击占道经营现象的同时,注重疏导和规范经营,目前城区四个季节性水果临时疏导区基本成形。在此基础上,7月2日,市城管局召集四个街道分管城管工作的相关社区负责人,对城区摊担疏导区选址进行论证,初步确定了10个摊担临时疏导区的选址。

  这10个临时疏导区,按相对均衡分布原则,分别设置在四个街道辖区内,其中淮川街道5个,集里街道3个,荷花和关口分别设置1个。目前,临时性疏导区选址还处于公示阶段,如市民有不同意见和建议,可以拨打电话83601222,向市城管局办公室反映。

  一旦选址确定,市城管局将组织对其基本的硬件条件进行建设完善,使之具备能够摆摊经营的初步条件。

  市城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临时疏导区以水果摊担疏导为主,适当对其他摊担进行疏导;疏导对象为各辖区内现有的相对固定摊位和流动摊担。疏导期限暂定一年,即2013年7月15日至2014年7月14日。

  据了解,这些疏导区设立之后,具体的日常管理将由各街道办事处负责。包括管理主体,环境卫生清扫保洁,管理经费来源等细则,目前正由各街道办事处根据各自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管理方案。

  与此同时,城管部门还公布了对这些疏导区的管理和取缔原则:各疏导区临时摊位凭“疏导区准入证”(由各街道办事处发放)进入,对不服从管理和考核达不到要求的摊贩采取吊销准入证措施。

  如遇城市建设、城市管理需要,导致该疏导区不能继续使用时,疏导区自动取消,各疏导摊位经营者必须无条件撤除,政府无另行安置和补偿义务。

  记者调查

  摊贩之忧:疏导区“管不好”,老实人就吃亏

  昨日中午1时,在浏阳河东路辅道摆摊的林辉亮,倚靠在装满西瓜的三轮车边,眉宇间有些倦怠。“早上8点来这里的,到现在才卖了三个西瓜。”他说,原本他的三轮车停在天马大桥底下。不到一个月前,城管部门在城区设置了四个季节性水果临时疏导区,他按要求将车子往浏阳河东路挪了挪,虽然是几十米的距离,但生意却差了大约一半。

  不过,对于城管部门选定地方供他们摆摊的事情,林辉亮还是很支持,毕竟他不用悬着一颗心“躲猫猫”了。

  林辉亮今年快60岁了,他的“摆摊史”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便已开始。“那个时候,城区面积小,街道也就几条,但也没有城管,推个板车在城里卖点东西,基本上没有人管。”而自从有了城管后,他觉得摆摊的生意不那么好做了。

  “管得严以后,我基本上就在天马大桥下面摆一摆,而且都只摆6至8月这三个月,只卖西瓜。”而一年当中的其他时间,他将三轮车开到乡下流动叫卖。

  “东西有没有被城管收过?”听到记者提出的这一问题,他很坦然,“就今年秤都被收了两回了。”林辉亮其实也理解城管的说法。“不规范,大家都摆在桥下面,确实影响交通。”所以划定了季节性水果临时疏导区后,他就一直在疏导区内经营。

  在这期间,他也发现了一个问题,相对天马大桥下,这个疏导区的位置要稍显偏僻,因此一旦城管的严管态势稍有放松,总是会有人不自觉又将摊子摆到天马大桥下。

  “设置疏导区,对于我们而言,当然是一件好事,在这些地方摆,就不用担心城管会来收东西。”有了这颗“定心丸”的同时,林辉亮也有一个担忧:疏导区的位置相对来说,位置要偏一点,若是管不住,不守规矩的人则还是在其他繁华地段“灵活作战”,那老实守规矩的人就要吃亏,而其产生的负面效应便很快会扩散到疏导区的其他摊贩当中。

  对此,市城管局表示,在公布10个疏导区之前,便已经进行了一个多月的整治行动,白天和晚上均由市城管局局领导带队,上街巡查执法;而这种专项执法行动,预计会持续半年左右,坚决依法打击城区街面上的违法摊担。

  广东经验

  惠州疏导区摆卖车统一“着装”

  2013年1月,惠州市河南岸公园后街流动商户疏导区揭牌,70个统一“着装”、统一尺寸的流动摆卖车上,卖水果的、百货的、衣服被褥的,整洁有序。在一侧的嘴头街还设置100个流动地摊,满足卖蔬菜、杂货的“箩头担”需求,开创了“摊档结合”摆卖新模式。

  惠州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有关负责人说,他们以解决低保户、下岗困难职工、附近村民等流动商户民生问题为前提,将其划位设摊规范经营,初步实现了“流动变固定”,“无序变有序”。

  广州疏导区租金被炒高5倍

  从2011年6月开始,广州市设立了数个“临时疏导点”,解决流动商贩的出路问题。流动商贩通过“抽签”“投标”的形式,缴纳一定的租金进入疏导区。

  不过一年以后,有媒体调查发现,有些疏导点由于生意太好,部分摊位被固定商家抢占,档位租金被炒高5~10倍。在一个疏导点经营手机配件的陈先生就透露,“不少店铺都被转手多次,我这店铺也是顶租过来的,最初月租600元,现在要3000多元。”

  记者发现,由于“入场费”高昂,在距离疏导区不远的新市墟车站及天桥上,不少流动摊贩依然在附近随街摆卖。

  记者观察

  将好事办好更需要管理智慧

  流动摊贩谋生与城市环境管理长期以来都处于对立矛盾状态,小贩与城管之间“你来我躲、你走我来”的谋生与管理游戏,成了许多城市的另类“风景”,极端情况下甚至出现了大打出手的“武斗戏”。

  小贩生意虽小,但能够为市民提供方便。在任何城市,包括纽约这样的国际大都市都有小贩的生存空间。

  能不能既能解决城市卫生,又解决小贩摆摊的生计,寻找一条“和解”之道呢?此次城管部门计划建设10个摊担临时疏导区,给流动摊贩一个摆摊的区域,可以看做是一次“大禹治水”式的尝试。

  流动摊贩的管理,事实已经证明过度的堵和禁只会导致恶性循环。有句话说得好:退一步海阔天空。城管部门为临时摊贩建设摊担临时疏导区,无疑是城市管理“退一步”的结果。

  如果能通过“临时疏导区”适当的引导,能够化解这一矛盾对立,这是一件一举多得的好事。

  当然,每个人都希望将好事办好,建设摊担临时疏导区只是办好这件好事的第一步。从广东的经验来看,如何管理摊担临时疏导区可能更加需要管理智慧。

  从短期来看,建设好临时疏导区后,“疏导区准入证”该发给哪个小贩?如果流动摊贩多,出现“僧多粥少”的局面,如何体现公平公正?建设一个和谐的摊担临时疏导区,首要考虑的是如何设计科学合理的“准入退出机制”。

  从长远来看,流动摊贩多属于无证经营,这对合法经营的商户会造成一定冲击。因此,“临时疏导区”只能承担过渡性的功能,如何能逐步引导流动摊贩正规合法经营,逐渐减少流动摊贩数量,这样才能指标又治本,将好事做到底了。(文/易和曦)

来源:红网

作者:易和曦

编辑:杨洁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2013/07/08/4282751.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