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龙山:让更多老人舒心颐养天年

来源:红网 作者:张军 杨志富 编辑:王津 2013-07-22 10:38:00
时刻新闻
—分享—

  红网龙山站7月22日讯(分站记者 张军 通讯员 杨志富)“快,听我的没错,走炮打马!”7月22日,龙山县靛房镇敬老院内,81岁的彭祖强老人精神抖擞,兴致勃勃的正和一群“老兄弟”正在棋盘上厮杀,老人们的笑声和喊声,远远地就能听到。

  “在敬老院内和这群‘老兄弟’一起热闹多了,现在党的政策好,敬老院内对我们的照顾也很周到。”一盘棋下完后,彭祖强老人说,这里已经成为他的“另一个家”,自己是老来赶上了好日子了。

  龙山县民政局局长张兰英告诉笔者,党的十八大特别提出了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为切实满足群众对养老服务的需求,龙山县在老龄工作中切实贯彻“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工作方针,从实践“六个老有所为”目标,抓基层、抓重点、抓落实,有力的维护和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利,促进老龄工作的健康发展,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

  在靛房镇敬老院内,笔者看到,每位老人房间内的床铺松软整洁,桌上瓜果满盘,老人们有的在下棋,有的边看电视边拉家常。据了解,该敬老院共有老人84人,是湘西州目前人数最多的敬老院,院内最大年纪的老人94岁,平均年纪68岁。

  龙山县近年来不断加大投入,推动养老保障机制建设,发展老龄事业和养老服务。在每年春节期间,该县广泛开展尊老、敬老和《老年法》宣传活动,对百岁老人和空巢、特困老人进行走访慰问。该县每年还组织人员对全县百岁老人进行走访核查,为百岁老人发放长寿保健补助费,为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办理《老年人优待证》,据统计,该县目前百岁健在老人22名,今年上半年就为老年人办理优待证612本。

  该县大力发展老年人教育事业,丰富老年人文化生活。近年来建设了老年文体活动场地20余处,老年体育活动站(点)34个,100%的乡镇(街道)建立了老年文体活动组织。以老年大学为龙头,拓展老年人文化、教育事业,充分利用县老年大学的平台,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丰富教学内容,促进老年人的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为丰富老年人的文化精神生活,该县还通过老年人协会、老年学校,开展各种形式健康有益的娱乐活动,在世纪广场、时代广场及社区场所,老年人坚持早晚舞剑、打拳、跳广场舞等,丰富了老年人的文化生活,同时也成为该县群众娱乐活动中一道亮丽风景。

  中午十一点多,饭菜的香味飘满了靛房镇敬老院内,老人们陆续来到餐厅就餐,行动不便的老人,则由工作人员把饭菜送到房间。

  “我们院里伙食每餐都有肉,院里每年除了要杀20多头猪自己吃外,还能出栏十几头,每个月还有零花钱发,共产党的政策就是好呀!”今年已经74岁的彭南辉告诉记者,敬老院成立之初他就住了进来,“在这里冬暖夏凉,住得开心,吃得舒心。”彭南辉说起来很满足。

  靛房镇敬老院是龙山县养老服务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县先后投资2000万元,新建和改建农村敬老院33所,同时,该县还切实改善老人居住生活条件,为全县散居五保供养对象整改危房和新建房屋210栋,投入资金185万元,修建养猪场、鸡场、鱼塘、饲料加工厂,大力发展养殖业增加了院内经济收入。目前,该县敬老院乡镇覆盖率达到100%,集中供养五保老人1246名,五保老人集中供养生活标准和集中供养率都走到了全省的前列。

  民政局局长张兰英告诉笔者,龙山目前对集中供养的五保老人按身体状况和自理能力进行分类发放供养金,完全不能自理的每月每人500元;部分不能自理的每月每人300元;其余每月每人250元。与此同时,该县还建立起了覆盖城乡居民的养老保障体系,全县符合条件的老年人全部纳入新农保范围,目前,全县有68751名60岁以上老人每月都可领到55元的“新农保”养老金。

  “今后我们还将继续完善配套设施和制度,让全县更多的老人能舒心地颐养天年。”采访结束时,张兰英这样对记者说。

来源:红网

作者:张军 杨志富

编辑:王津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2013/07/22/4279458.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