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郴州赣州韶关三城记:对手眼中的对手

来源:红网-潇湘晨报 作者:丁婷婷 方兴 孔艳萍 编辑:杨洁 2013-08-01 11:58:07
时刻新闻
—分享—

韶关。资料图片

  省内边缘城市,要怎么发展?通过对郴州、赣州、韶关的历史梳理与现状比较,我们看到了三座城市的三种“治疆之策”,既有同,亦有异。

  如今,当“民生”与“幸福”成为时代主流,经济总量不再是衡量城市发展的唯一标准:更均衡地保障民生事业发展,更重视城市“软实力”,更关注个人在城市里的“微观”感受。

  通过比较,以达“取长补短、解放思想”的目的,方能赢得城市更长远的未来。

  潇湘晨报记者 丁婷婷 方兴 实习生 孔艳萍 郴州、赣州、韶关报道

  重增速,还是重幸福感

  在采访三市各个部门的过程中,记者发现,郴州市和赣州市多数部门并不认为韶关市是自己最强劲的对手。

  郴州市一名副处级干部坦言:韶关市在三座城市中人口最少,经济总量最小,本就先天不足;最近又顶上“限制开发区”的大帽子,可看作后天失调。

  “韶关市近期实际上已经不足为虑,”这名干部表示,“主要的竞争将在郴州市与赣州市之间展开。”

  翻阅统计年表,诚然,近些年韶关市的经济增速并不高——从2009年到2011年的三年间,韶关的每年GDP增速均落后于郴州、赣州,工业增加值也被两地甩开一大截。但是,与官员们的感受不同,韶关居民认为,相比两地来说,自己城市的“幸福”指数更高。

  “从群众生活来讲,韶关更实在,”韶关市交通运输协会会长王政文说,“物价水平、生活用品的丰富程度,感觉上都比郴州和赣州更好。”附近的清远市正处级工资已有1万块,但是如果选择,他们更愿意留在韶关,“虽然我们拿不到那么多,但贵在自由,没有他们那么紧张兮兮。”在他看来,韶关是一个宜居城市,不是一座“赚钱的城市”。

  同样留恋韶关的,还有韶关市委党校教授欧阳建国。他家住郴州,工作在韶关,对两座城市的生活比较最有发言权,他认为韶关在“软件”建设上很有优势。“广东这块地方得风气之先,韶关作为广东的一部分,市场化已经进行得比较彻底,因此也就更加注重规范。”

  比如,在韶关市内开车,他从来循规蹈矩,红灯停绿灯行;但一开进郴州市境内,就对红灯熟视无睹了。“这跟两地已经形成的风气有关,我就是受风气影响,韶关让人不知不觉在氛围中遵守规范。”

  作为在韶关的外地人,他还有一个感悟:“在韶关买东西,哪怕就是买一碗粉,卖家都会对你说‘谢谢’。这就是广东独有的‘对市场的尊重’。”

  最近几年,让欧阳建国深有触动的是家乡的“城市大变样”,每次回去,他都能发现郴州的变化。2010年,郴州16条公路同时开工,经常造成交通拥堵。“放在韶关,几条公路同时开工是几乎不可能的事情,因为要顾及市民出行的感受。”

  谈成绩,还是要谈问题

  记者在走访三地时的另一个感触,是三地官场风气的迥异。

  韶关虽然经济发展慢,但是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几乎每个部门都有那么几个思想卓越的干部。他们针砭时弊,从不回避自身问题所在。

  采访时,韶关领导干部着重讲问题,次要讲成绩。而对怎么解决现存问题,官员们都有自己一套真诚的见解和解决方式。

  在赣州,这样的讨论氛围明显减弱不少,采访对象往往“欲说还休”,有所顾忌。“赣州以客家人居多,客家人的传统文化就是谨慎内敛。”当地一名官场人士分析。此外,因曾为中央苏区所在地,赣州的“红色文化”影响颇深。饭桌上,赣州人讲革命年代的故事能一口气讲半个小时不重复。

  或因秉承于此两种文化,“纪律”是最频繁被强调的词汇,其氛围可谓严谨。

  但是,长期浸淫珠三角“思想解放”潮流和曾受“深圳速度”熏陶的韶关,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郴州模式”颇有些不理解,郴州的一些做法在他们看来“尺度太大”。

  比如,郴州大兴基建,韶关干部对此似存在“规模恐惧症”,“如此大规模的建设,资金如何解决?”有人提出这样的疑问。

  2008年,郴州“三大会战”前夕,还没有一个专门的管理部门来搞基础建设。当年7月,城投公司成立,承担融资任务。“超过4000万投资的项目基本上都是我们在接手,建设局、城管局均没有资金投入。”郴州城投公司工程建设投资管理科科长雷行涛说。

  现在,郴州城投公司成长非常快,截至去年年底已经拥有210亿总资产,净资产170亿。50%用于修建青年大道、郴州大道改扩等六条以上的市政道路,30%用于体育中心、博物馆、音乐厅、国际会展中心、青少年宫等基础环境建设,20%用于配套的污水管网新建或改扩建。

  如此多的项目同时开工,资金保障确实是大问题,去年郴州市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仅仅32.4亿元,算上上级补助和地方债收入等林林总总,加起来也才55.85亿元。靠这50多亿来搞城市基建,完全不可能。

  要严谨,还是要创造力

  城投公司何来如此巨额资产?

  郴州城投公司副调研员(董事)李洪斌告诉记者,一是新修市政道路两厢的土地。“修路前两厢土地价值还不是很高,从农民手里买下来,路一修好土地就增值,到时候招挂牌给财政,财政用这部分钱偿还为修路的银行贷款。”在城投公司会议室的墙上,挂着正在建设中的道路地图,两厢大片区域被打上红色框框,这就是城投最重要的一块资产了。

  第二个资产来源是政府部门、机关事业单位的办公用地和门面。2010年11月,郴州市政府发文,将所有行政事业单位的经营性资产和闲置资产进行“存量盘活”,产权统一“过户”给城投中心下的国有资产经营中心经营管理。

  当记者到郴州市交通局采访时,一度找不到它的大门和挂牌,很久后才在一家气势磅礴的酒店大门进入大堂,电梯上五楼——下面几层楼都是餐厅和宾馆。交通局的牌子“可怜”地缩在庞大的酒店招牌一侧——酒店的租金收入归城投。

  “闲置的门面被城投‘盘活’,租出去用来搞建设了。”交通局人士说,“你看,现在我们几个人不得不挤在一间办公室里办公。”而国土资源局人士也表示,“我们的资产去年分两批将产权移交给了城投,给他们拿去做固定资产抵押了。”

  第三个来源,是城投已建好的资产,比如会展中心之类。

  第四个来源是银行贷款和债券发放。目前,共有38.47亿元的合同贷款和数亿元债券。财政投入这几年积累下来大概在10亿-20亿。

  实际上,赣州2004年成立的城投公司规模更大,资产总量达到280亿元。

  韶关人眼中,邻居们的“大尺度”还不仅于此。韶关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人才办人士感叹,近些年韶关对人才的引进力度不够大。“我们曾去江西的赣州考察,他们有些政策我们简直不敢想象。有些做法,如干部‘下海’三年保留职位,其实是违规的。”

  对于“规范”和“违规”,有媒体资深观察人士提出,早在1988年,郴州市就曾是国家批准的“改革开放过渡试验区”,却一直没能大发展,就是因为束手束脚,什么都不敢冒险。“试验区的本意,就是鼓励在划定的某个区域内去‘违规’,大胆试、大胆闯。”当年深圳特区,蛇口工业园开启“卖地融资”方式,在当年也是“违法”的。

  解放思想,这个命题无论是对韶关,对郴州,还是对赣州,都任重而道远。

  [数据比对]

  韶关“群众最富”

  尽管韶关市的经济总量不大,但2011年其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两万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461元,位居三市之首,赣州最差。这也就是说,无论是市民还是农民,韶关人都是三座城市中“最富的群众”。

  一组数据表明,2011年韶关市区居民家庭人均“工资性收入”为16371.88元,增长18.4%,高于郴州的13510.21元,增长8.2%,和赣州的11009.58元,增长9.0%。这就意味着,韶关市是三座城市中最能做到“藏富于民”的城市——尽管,它的财政收入和支出都远远低于其他两地将近一半,是三座城市中“最穷的政府”。

  这个“最穷的政府”,对民生的投入并不吝啬。涵盖各种社保和补贴的保障体系,使得韶关2011年的居民转移性收入为4852.22元,在三地中稳居第一,分别比郴州市、赣州市高1109.22元、453.16元。

来源:红网-潇湘晨报

作者:丁婷婷 方兴 孔艳萍

编辑:杨洁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2013/08/01/4276788.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