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电 今年7月以来,湖南省遭遇了近10年来最严重的旱灾,截至7月底已造成129万人临时饮水困难,1179万亩农作物受旱,且旱情仍在发展。在“干旱走廊”一带部分山区不仅生产用水吃紧,一些地方人畜饮用水更是面临枯竭。
在衡阳市珠晖区东阳渡镇荷塘村,大旱导致1100多亩稻田干枯开裂,亟待从附近耒河取水。但村里一时无法集中足够劳动力挖渠道,村干部就向武警湖南总队衡阳支队求援。
第二天清晨,80名武警官兵和一辆水罐车开到荷塘村。武警官兵一边迅速清理废渠、开挖新渠,一边用水罐车对稻田应急补水。一上午,武警官兵们清理恢复了1000多米废旧水渠,新开挖200多米水渠。该村村长陈话生说:“能保住口粮田,多亏人民子弟兵!”
作为全国水稻生产第一大省,湖南历史上大旱之年往往因为“抢水浇禾”引发矛盾甚至斗殴。稳控水情保一方稳定,对各级党组织和政府都是严峻考验。
在湖南旱区,很多地方党委政府发动干部、党员和群众互谅互帮,先保群众用水,先保最困难的人用水。水利部门还根据灌区内不同村组的灌溉面积、地势高低等,制定灌溉方案。派出大批干部在每个分水闸门及涵管专人把守,按照既定方案合理灌溉,避免抢水纠纷。
在邵阳县黄荆乡南山村4组,有120余人遭遇“喝水难”。退伍军人刘正青家里的井还有水,他就节约用,淘过米的水洗菜,洗过菜后再洗手,每天只用两担水,将省出来的干净水让给村民用。刘正青说:“天灾面前只要大家团结互助,总有办法渡过难关。”
人手不足是劳务输出大省湖南当前农村抗旱面临的最大难题之一。在邵阳县五峰铺镇双河村车塘组,23户留守家庭组成“抗旱联合体”,从一公里外的江底架设水管抽水救水稻。头发花白的老人、带着孩子的妇女,有的拉水管,有的开渠道,有的送饭送水。
在双峰县印塘乡印全组等地,村民们千方百计找水。他们从一些表面干涸的幽深溶洞里发现地下河,还根据条件修建窑洞井蓄水,基本缓解了村民生产生活用水。
来源:红网-潇湘晨报
编辑:杨洁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