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湖南省社科联、湖南广播电视台、湖南大学联合举办的岳麓书院讲坛已举办了4场演讲活动,因其高端深度的演讲内容,受到听众一直好评。讲坛采用一人主讲、多人演讲、台上台下互动问答等多种形式开展。
青年曾国藩偏激、虚伪、好色
长期以来,人们对于曾国藩的评议褒贬不一。有人因他立德立功立言,称其为千古楷模;有人认为他以一个农家子弟封侯拜相,是古今少有的能人智者;也有人对他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而骂他汉奸、卖国贼、刽子手。
唐浩明认为,曾国藩留给今人的最大遗产是他的文化价值,曾国藩一生严谨、规范地践行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最后一个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从某种意义上来看,曾国藩这个人本身就是中国传统文化。”唐浩明说,通过一个活生生的人物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比其他方式更加亲切和深刻。
唐浩明通过研究曾国藩的早年日记发现,青年时代的曾国藩至少有九大毛病:偏激、躁动、虚伪、自以为是、好名、好利、好色、有不良嗜好、无恒心。“曾国藩也是一个普通的人,常人有的毛病他也有。”唐浩明笑谈。
针对这些毛病,曾国藩在老师的指点和朋友的帮助下,主修了诚、敬、静、谨、恒5门功课,并每天以日记为监督,以慎独的高标准,以血战的气概和截断后路的勇气,改掉了许多毛病。“慢慢的,曾国藩做到了夜不出门,坚持天天读书和写日记的好习惯,日记写到自己生命的最后一天。”唐浩明说。
枕头下长期放一把长剑
曾国藩自从肩负起澄清天下的重任之后,就没有过过安定舒服的日子。咸丰二年,曾国藩在长沙组建湘军,同治三年他带领湘军收回了南京,前后总共用了11年半的时间。
“这场仗打得很艰难。”唐浩明说,曾国藩的枕头下长期放着一把长剑,在被包围或者处境艰难时随时准备自杀。湘军作战艰难的原因有许多,其中最重要的是曾国藩没有地方实权,他征不到粮饷,也不能在体制内安置立功人员,大大影响了军队的战斗力。清政府从一开始便对湘军采取又用又疑的两手策略,无论曾国藩立下多大功劳,朝廷对他都是官不升一级、衔不加一品。清政府还采取以湘制湘的办法,先后培植了许多其他人员来牵制曾国藩。
唐浩明说,面对种种挫折,曾国藩忍辱负重,依靠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毅力赢得了属于他的时代。“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这段名言在曾国藩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来源:红网
作者:黎鑫
编辑:李艳华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