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两路口装上智能红绿灯实现自动“数车”

来源:红网 作者:胡小亮 编辑:高芹 2013-08-19 14:52:11
时刻新闻
—分享—

  红网株洲站8月16日讯(株洲晚报记者 胡小亮)在车流量大的路口,绿灯时间是不是可以自动延长以提高通行能力?在今年3月份这还只是一种设想,但如今这一设想已在长江广场和君山路口成为现实。

  【体验】

  路口等待时间减少了

  前日晚22时,记者来到长江广场发现,交通有序,非常畅通,没有哪个方向出现拥堵现象。22时20分,株洲大桥方向来的直行车辆突然增多,绿灯开启后,通行时间达到了32秒, 车辆走完后,才转为红灯。记者发现,大部分路段,只要车流没有了,信号灯就会快速转换。

  “经过长江广场时,等信号灯的时间确实少了很多,比平时要畅通一些。也不知道为什么。”出租车司机肖德荣说,他和许多同事都有这个感受。记者在君山路口(市体育中心附近的路口)也看到了相似的情况。

  【释疑】

  自动配时已试运行4个月

  “这是信号灯自适应配时系统起作用的结果,减少了驾驶员等待的时间。”市交警支队科技所通讯室主任刘宗德说,上述两个路口都铺设了40米长的地感线圈,用来“感知”车流量,再传递给信号灯,信号灯则会合理调整红绿信号灯的变换。

  “放行时间当然不是无限制的。”刘宗德称,时间最长为45秒,而平时根据高峰和平峰期时间在30至40秒。左拐的绿灯时间最低为14秒,直行的为21秒。因为,直行绿灯时,行人正好过斑马线,要有充分时间保证安全。

  刘宗德称,长江广场的配时系统运行时间是晚上9时30分到次日凌晨7时25分,而君山路口则是全天候的。“长江广场白天各个相位的车流量都很大,不论是否实施‘自动配时’,每个相位的绿灯时间总会放满,这样自动配时就失去了意义。而君山路口车流量较少,自动配时才会有效果。”

  刘宗德介绍,两个路口从今年4月7日开始试运行,效果良好。“而且,一个放行周期的时间相比以前减少了20秒左右,这也可以缩减驾驶员等待时间。”

  【构想】

  将在全市5成路口推行

  中心广场是否可以实施信号灯自适应配时系统?市交警支队副支队长周跃飞说,在中心广场等车流量大的路口不适合实施此系统,没有什么效果。

  全市哪些路口适合实施信号灯自适应配时系统呢?周跃飞称,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车流量不大,二是地感线圈完整。然而,当前许多路段因为开挖维修等,地感线圈已被破坏了不少。“全市安装信号灯的路口共有172个,有50%以上的路口合适实施信号灯自适应配时系统。”

  周跃飞表示,经过4个多月的测试,城区信号灯自适应配时系统实施效果好,接下来将会在全市有条件的路口全面铺开。不过,具体时间还未定。

  【相关链接】

  自动配时系统原理是什么?

  刘宗德介绍,信号灯自适应配时系统可以通过对道路传感器和浮动车采集的交通流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实现根据流量变化等制作不同的配时方案。“在地表以下安装感应系统,侦测到某一时段的车流量,传输到计算机后,计算机会根据数据自动调整路口的红绿灯时长”。

  在其他城市运行得怎么样?

  周跃飞说,在深圳的一些郊区路口,信号灯智能化程度非常高。“驾车时前方信号灯是红灯,如果其他路段没有车辆,你只需要稍微减速就可通过,因为信号灯已经自动转成绿灯了。”

  据悉,我国部分城市已陆续试运行信号灯自适应配时系统。据报道,2012年8月,济南市交警部门安装了首个智能控制信号灯。2011年11月,青岛市城阳区投资500多万元,对正阳中路的15个路口实施了智能交通信号系统,市民已渐渐适应并普遍表示认可。

来源:红网

作者:胡小亮

编辑:高芹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2013/08/19/4272728.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