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长沙县司法局:手机实时定位 监管社区矫正对象

来源:红网 作者:廖真怡 江蓝  编辑:王津 2013-08-23 10:14:58
时刻新闻
—分享—

长沙县司法局积极开展法律咨询服务。资料图

  红网长沙县站8月23日讯(分站记者 廖真怡 江蓝)今年开展“司法公正长沙行”活动以来,长沙县司法局围绕进一步健全和创新社区矫正工作机制,积极开拓司法行政工作新格局,取得了预期的成效。2013上半年累计接收社区矫正对象177人,完成社会调查评估169人次,对155名矫正对象依法解除社区矫正,切实落实了对社区矫正对象的监管教育。通过加强对社区矫正对象的教育管理,确保了社区服刑人员的稳定,杜绝了脱管、漏管、参与群体性事件和重新犯罪现象的发生。

  手机实时定位

  实现社区矫正信息化管理

  为加强对社区矫正对象的监管,今年4月,县司法局根据市司法局要求,除宽管级社区矫正对象外,将其余罪社区矫正对象全部纳入手机定位监管,以便及时掌握社区矫正对象的日常活动范围,确保社区矫正对象在规定的区域内活动。

  在新时期刑罚执行方式改革的大背景下,该方法有效实现了社区矫正监管工作从传统意义上的“人防”管理模式向“人防与技防相结合”的现代高科技管理模式的跨越,促使社区矫正管理逐步走上信息化、科技化和网络化,从而在根源上防止社区矫正人员脱管、漏管和重新违法犯罪。

  运用指纹和面部图像识别系统

  杜绝漏管、脱管现象

  在社区矫正工作中,县司法局还创新使用了指纹和面部图像识别系统。对社区矫正对象进行身份核实后,通过指纹识别仪和摄像头分别采集与其匹配的指纹和面部图像信息,自动上传至系统形成数据库。今年该系统投入使用后,在每月社区矫正对象的日常报到中,除之前要求的书面汇报及登记表签字(按手印)外,又多了一道通过指纹仪和摄像头的身份识别程序。如果没有定期确认签到,系统将进行自动预警。

  个人指纹的唯一性使得信息化管理内容更加真实准确,为监管部门给予警告或处罚提供了有力证据。未签到达到一定的次数后,系统将自动生成不按规定按时报到的统计详单,可直接被法院认可作为撤销缓刑的铁证。指纹仪和摄像头身份识别系统的运用有利于对社区矫正对象制定有针对性的矫正措施,也可杜绝因疏忽、人情等原因而产生的不规范管理现象,将社区矫正对象冒名顶替的可能性降到最低,大大提升工作成效,基本实现无漏管、脱管现象。

  依托基地组织公益劳动

  促进矫正对象融入社会

  社区矫正是刑罚执行活动,更是促使社区矫正对象改变恶习,重新融入社会的手段。近年来,县司法局不断创新矫正形式,促进社区矫正效果的提升。通过积极探索组织开展公益劳动,使社区矫正对象在劳动过程中切实矫正不良心理,增强社会责任感,并达到避免重新犯罪、改造成为新人的目的。

  针对部分镇街组织公益劳动力量单薄、组织集中难、形式单一、效果不佳的现状,今年6 月,县司法局在黄花镇回龙湖有机生态农庄成立县社区矫正公益劳动基地,使社区矫正对象进行公益劳动有固定的场所,为集中组织公益劳动的长效性进行提供了保障。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原则,社区矫正对象根据实际情况,既可参加集中组织的劳动,也可利用空闲时间自行前往基地参加公益劳动。

来源:红网

作者:廖真怡 江蓝 

编辑:王津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2013/08/23/4271870.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