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育新(左四)和科学组成员进行交流)资料图

(唐育新在课堂上作业讲评)资料图

(唐育新和小图书管理员)资料图
红网岳塘站9月2日讯(分站记者 田望舒 通讯员 谭忠 李银霞)湘潭市和平中心完小是岳塘区最大的农村小学,学校占地面积7793平方米,共有学生500余人,其中大部分为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由于家长忙于生计无暇照顾孩子,管教孩子的重任大多落在该校29位教师的身上。唐育新老师就是这其中的一位,她从20岁开始在这所农村小学教书,三十五年如一日,无怨无悔。
自我提高 学无止境
8月28日,记者在和平中心完小见到唐育新,她衣着朴素,满脸带着笑容,说话很客气。唐育新告诉记者,她刚到和平中心完小任教时只是一个高中毕业生,文化程度不高的她知道想要教书育人还需更丰富的知识,她说:“作为一个老师,不仅要教书育人,自己也应该学无止境。”于是,她不断加强自身学习。
在唐育新年满40岁的时候,依然积极地参加了自考大专的学习班。学习期间,她不畏年纪大、记性差,刻苦学习,从不迟到、请假。1997年寒假的一天下大雪,自考班的学员都没去,只有她顶着寒风,冒着大雪去学习,上课的老师被她感动了,专为她一人上了一个上午的课。她勤学好问,不知辛劳,已传为佳话,每晚备课后再学习要到十二点多钟,早上五点多钟起来读书。功夫不负有心人,她如期拿到了自考的大专毕业证书,并获得了嘉奖。同事谭老师说:“她非常的爱学习是我们的榜样,跟她比起来我们做得还很不够,要向她多学习。”
不仅如此,唐育新还学会了电脑,上课运用课件教学,深受学生的喜爱,“我们都喜欢上唐老师的课,她上课用好看的课件给我们讲解科学知识,很有趣。”唐育新的学生说。
课堂内外 做有心人
“从心底来讲我非常的爱戴唐老师也佩服她,她爱生如子,爱校如家,这是我们都公认的。”同事宾老师告诉记者,在学校两基验收时,她为学校漆门窗、整理仪器、清理图书,利用节假日加班共30多天。2009年为争创省级合格学校,唐育新老师为学校出谋划策,负责整个合格学校资料的整理工作,一个暑假有近20天在学校度过。
除了课堂上的耐心教导,唐育新把对学生的关心延续到了课堂外。曾经有一个学生家里困难,父母患病导致她无人看管,养成了不少恶习,还经常逃课到外面讨钱。唐育新在了解了情况后,认真分析了她成绩差、表现不好的原因,为她制定了一个帮助、辅导计划,利用课余时间找她促膝谈心,对她在学校的每周情况及时总结、奖励,帮她分析不上课到外讨钱的危害。通过唐育新的劝导,这个学生再也没有逃课,从思想上、生活上、学习上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唐育新说:“我觉得一个人无论做什么事都应该踏实、认真还要有心,作为一个老师更加要做一个有心人。”
扎根农村 无怨无悔
唐育新是个独生女,家庭条件较好,但自1978年元月,20岁的她来到和平中心完小开始,弹指一挥间,她已经在霞城乡和平村这片土地上默默耕耘了35年。农村学校的教学环境艰苦,但她始终坚定着扎根农村教育的信念,勤奋工作,把自己的青春年华奉献在了农村教育上却始终无怨无悔。“虽然农村学校的条件比较差,但同事间的关系都很融洽,学生也很可爱,我喜欢在农村教书。”唐育新说。
在这35年工作中,唐育新那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以及对教育执著地追求也获得了回报。她被多次评为市区级优秀教师,还获得了区级十佳模范教师、十佳师德标兵、优秀辅导员、优秀教导主任、优秀实验员、“芙蓉杯”巾帼创业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和平中心完小负责人说:“唐老师做事一丝不苟、兢兢业业,无论什么任务交给她都很放心,她家庭条件比较好但仍然愿意扎根农村教育,她和我说过‘农村娃也同样需要享受公平的教育’,她乐意扎根在农村教育这块土地上,和平中心完小过去的辉煌与她的辛勤是密不可分的。”
今年12月唐育新即将退休,但她仍然舍不得三尺讲台,舍不得可爱的学生们,“为了珍惜我剩下的学校生活,我现在每天都记日记,把和同事、学生们的点点滴滴记录下来。”
来源:红网
作者:田望舒 通讯员 谭忠 李银霞
编辑:高芹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时刻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