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高新区虹桥小学附近成片的安置房。)
(长沙高新区麓谷小学老师相互之间学习教育经验。)
(长沙高新区新改扩建部分校园运动场。)
(学生的绘画作品摆在校园文化墙边展览。)
红网长沙9月5日讯(见习记者 肖懿)暑期过后新学期开学,心理辅导、适应教学一般是学校头一个星期的教学重点,而进城务工、拆迁户以及农民工子弟的心理辅导又成为老师们关注的一个重点,长沙高新区结合园区教育情况,因材施教,用心照顾,关爱学生感化家长服务企业。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建于1988年10月,是国务院首批的27个国家级高新区之一。近年来,高新区经济发展迅速,累计完成拆迁总面积2.5万亩,动迁人口1.2万人,这样一来,拆迁户、进城务工子弟入学读书成为高新区教育局的工作重点。
专门课题研究拆迁户子弟素质教育
高新区虹桥小学是一所修建在拆迁户安置区的小学,80%的生源是拆迁户子弟。由校长牵头,学校把拆迁户子弟素质教育,作为专门的课题研究。
虹桥小学和湖南第一师范第一、第二附小联合办学,从源头上提高师资队伍建设;在新生入学面试的时候,邀请家长在旁边学习观察,了解孩子的个性、特点以及差距和缺点;开学的第一天,对于一年级的新生,老师们还会把每个新生的名字、照片做成精美的牌子放在课桌上,这样一来让老师能清楚的熟悉孩子,同时也能让彼此陌生的孩子互相认识,打消孩子的恐惧感和顾虑。
“那我们到学校里面来,都不能抽烟嚼槟榔,甚至连拖鞋都不准穿,把孩子送到这里来,我们还是很放心的,(我们)应该要支持老师,关心孩子。”
“拆迁的时候由于拆迁款补偿的问题,我还一直没有交过学费,我不是没钱,就是有点抵触。我有时候看到老师对我们的崽那种关爱咯,我觉得我不交学费都不好意思,现在我改变想法了,这学费我会交。”不少家长说出了心里话。
“老师妈妈,你好”——老师充当妈妈的角色
高新麓谷小学是长沙高新区的第一所小学,“用心服务心心相通”是学校的办学宗旨。
新生入学前期,学校都会给家长写一封信,并要求家长把孩子的情况反馈给学校,这样一来,学校对新入学的孩子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并针对性的安排班主任和辅导员,对孩子进行入学前的心理辅导;校领导下到年级组,而且各年级老师还采取互相听课、定期分享心得的方式,不断改进教学水平,通过开展“安全小卫士”、“做情绪的小主人”等主题活动,尽快让孩子融入学校生活。
“记得有个农村来的女孩子,刚来时衣服是破的,头发很凌乱,一进校门就抱着我的腿哭,喊着‘我要妈妈我要妈妈’,后来班主任每天带着她到学校里面玩,到图书馆看书,熟悉学校里面的每一个角落,渐渐地,这个女孩喜欢上了学校,而且喜欢上了老师,她喊老师就喊‘老师妈妈’!”高新麓谷小学副校长何如告诉大家。
“前期两个月的家长走访,使得我们掌握了学生的第一手材料,学生和家长的素质参差不齐,我们因材施教,用爱用服务去感化,心里健康教育老师化身安慰天使,一般两个星期左右,这些新生基本上都能较快的适应学校生活。”高新麓谷小学支部书记李寿颐介绍。
抓教育就是抓经济,抓经济必须抓教育
长沙高新区还为进城务工子弟入学提供绿色通道,由区教育局提前将招生简章发到园区各单位,摸底统计上学名单和数据,并把每年的5月25日定为进城务工子女报名日。
目前长沙高新区有16所中小学,在校学生1.6万人,为了满足园区发展带来的入学问题,今年高新区中小学扩班46个,最大程度保证辖区内子女上学。
“以麓谷小学为例,2008年招生的时候只有500多人,2009年猛地翻了一倍,园区发展带来的孩子入学问题,这对高新区教育局的工作带来了压力,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丝毫不敢放松。”高新区教育局副局长伍秋阳说。
为了不断满足园区发展带来的孩子入学需求,根据高新区教育长期发展规划,今年全区启动了6所中小学的建设工作,明年将有3所投入使用。到2020年,全区中小学要达到30所,吸纳3万人入学。
“适度超前,提前配套。商住、安置建在哪里,我们的学校配套就在哪里。抓教育就是抓经济,抓经济必须抓教育。”伍秋阳说出了教育适度超前的重要性。
来源:红网
作者:肖懿
编辑:何冰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