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干部和志愿者给杨林辉(右二)和熊文刚(右一)送来被褥、米、油等生活物资。 石祯专 摄
本报讯(记者 石祯专)国庆期间,在众人的祝福声中,杨林辉一家三口搬进了梦寐以求的新居,第一次住上了真正属于自己的房子。前日,开福区捞刀河社区书记苏立雄和社区红十字会志愿者给他们送来了米、油、被褥等生活用品,祝愿他们过上更美好的生活。
杨林辉的新家位于开福区沙坪街道乌溪村廖家塘组。在热闹喜庆的鞭炮声中,她一边抹着眼泪,一边向前来道喜的客人连声说着“谢谢,谢谢。”记者注意到,这栋崭新的平房坐西朝东,白墙灰瓦,含三室一厅,附带厨房、厕所,里面有大家捐赠的旧家具和电器,建筑面积110多平方米。“我做梦都没想到会有自己的房子,太感谢大家了!”杨林辉对新房甚是满意。
去年8月,家庭情况困难的杨林辉和丈夫熊文刚来到捞刀河社区,请求办理落户手续。苏立雄了解到,熊文刚17年前曾在捞刀河供销社上过班,因其工作失职,被辞退除名,从此变成“口袋户口”,无法享受医保、社保等城镇居民福利。近年,熊文刚癫痫反复发作,基本丧失了工作能力,生活重担全部压在杨林辉身上。42岁的杨林辉只能靠打杂工挣点生活费,除了要照顾丈夫,还要供女儿上学,生活过得异常艰难。核实情况后,经社区多方协调努力,熊文刚的户口顺利地落到了捞刀河社区,并帮其办理了低保、重度残疾人证等,每月有400多元固定生活费。
多年来,杨林辉一家一直居无定所,长期借住在别人废弃的土砖房中度日,家中唯一的电器是一台黑白电视机。苏立雄见此境况,又有了帮他们筹资建房的打算。去年9月初,他组织社区红十字会会员召开大会,介绍了熊文刚一家的情况,发动会员和党员现场捐款2.7万多元,随后又向上级政府部门争取了扶贫资金2万元。杨林辉自己也筹集了1万多元。社区热心居民万中一老人为杨林辉奔走联络,廖家塘组村民唐世军以象征性的费用让出了一块山地,供杨林辉建新房。
在爱心的感召下,从去年9月份开始,本地一名包工头以成本价承建了杨林辉的新房,还附送了旧门窗、防盗窗等设施,一年后终于建成了现在的模样。乔迁前,万中一老人还送来了一批从幼儿园“退役”的桌椅板凳,不少社区居民和当地村民送来了电扇、锅灶、床垫等生活用品。“树立信心,明天的生活一定会更好!”杨林辉眼眶湿润,倍感温暖。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石祯专
编辑:刘飞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