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汨罗站10月14日讯(通讯员 欧阳林)10月13日上午,阳光透过樟树叶子,零零碎碎地洒落在新塘乡敬老院里。院里一栋两层楼的楼道上,老人们或三五个,或一两个,坐在靠背矮木椅上唠着家常,他们的脸上,洋溢着比阳光还温暖的微笑。
今年的重阳节,汨罗市文明办20余名工作人员来到了敬老院,和老人们一起过节。
敬老院里都是“五保户”
新塘乡敬老院建于2006年,位于丁元村,由丁元小学改造而成。敬老院里尽管占地面积不大,但绿树掩映下的院子,显得清雅舒适。
“住在这里的老人都是‘五保户’。”新塘乡敬老院院长黄德育说,孤寡老人们在别处没有家,那么敬老院就是他们的家。
坐在楼道上晒太阳的黎玛荣今年79岁,只有三个女儿的她去年又患上了严重的风湿,走路总是摔跤。经过申请,她和老伴朱建勋都住进了敬老院。“饭馆子好,菜好恰,住在这里的老人们也谈得来,这个家很温暖。”瘦弱的老人黎玛荣握着笔者的手,兴奋地说。
新塘乡敬老院,共有两栋楼,每栋两层,每层可住20余人。每层的小套间约50平方米,有四间卧室,一个公共小客厅,还有一个洗手间。向娭毑笑着说:“面积虽然不大,但住得舒坦哩!”
老人每个月30元零用钱
据敬老院会计朱朝辉介绍,目前院里共有30余名老人。10月13日这天,市文明办给敬老院送去大米、食用油,给每位老人送去50元慰问金。尽管钱不多,却是老人们1个半月的零用钱。
一个双目失明的朱爹轻轻撕开信封袋,用手摸了摸慰问金。“50!”朱爹没有了眼睛,但他却十分乐观。他能一下子摸出了钱的多少,他还说可以一个人走路到新塘街上去,虽然来回要半天。
“除了免吃住,每个月院里还给我们每人发30元零用钱。”今年年后住进敬老院里的朱平原说,30元钱可以买点牙刷、牙膏、洗发水等,偶尔还可以买点零食吃。
“民政局的补助不包括30元,我们考虑到老人日常用品需要钱,所以我们请求社会和乡镇企业老板们资助。”谈起资金问题,院长黄德育显得有些无奈。笔者了解到,尽管只有30元,但对于非自产自销、并无经济来源的敬老院来说,要筹得一笔每月必须支出的资金确实不易。
不过,可幸的是,老人们对此都很知足:“平常没什么开销,一年也难得去上几次街,不怎么花钱呢!”
逢年过节一起过 其实就是一家人
过年过节时,许多人都匆匆赶回家,一家人团聚。可敬老院的三位负责人,总是留在了敬老院。
“越到过年过节的时候,我们越要待在院里。”黄德育的话语里透露出一份责任,“因为亲人少,甚至是无亲人,老人到了过节时期,心情就不太好,所以我们必须待在院里陪护老人。”
“都是一家人。”新塘乡政府民政办胥干事说,敬老院里3位负责人与老人们相处很融洽。“养猪、种菜、打扫卫生……能帮忙的就都一起帮忙,不分彼此。”
问及老人们的娱乐活动,老人们的回答是“看电视、打升级、聊聊天、散散步……”敬老院里,老人们伴随着日出日落,重复着生活,他们说都已经习惯了。他们知道,他们的每一天都属于敬老院;每一天,他们的身边,都有亲人般的陪伴。
来源:红网
作者:欧阳林
编辑:杨洁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