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经历了今夏特大干旱的星城大地 收获如何?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邱钊 唐群雄 彭玮蔚 刘军 曾争 王艳 编辑:刘飞越 2013-10-21 09:22:56
时刻新闻
—分享—

  现代农业同样需要敢于创新,图为望城农民傅珍检水上种菜喜获丰收。贺文兵 摄

  李述初(左)在猪场教养猪户养猪。邓雷 唐群雄 摄影报道

  昨日,宁乡夏铎铺嵇龙村种粮大户张建辉在田间开着收割机喜收晚稻。余志雄 摄

  浏阳柏加人种植花木,现在吃上了“技术饭”。邹麟 摄

  春华镇农户种植杏鲍菇,增收明显。  李果 彭玮蔚 摄影报道

  记者 邱钊 唐群雄 彭玮蔚 刘军 实习生 曾争 王艳明

  又到一年秋收时。今年的秋收注定非比寻常。

  数月前,老天长久无雨,大地龟裂喊渴。面对数十年不遇的旱灾,在长沙的原野,我们听到了父老乡亲焦虑的声音,看到了一幕幕与旱魔的不屈抗争。

  金秋悄然而至。这个秋天,还会像以往一样沉甸甸吗?

  带着几分憧憬几分悬疑,我们走进这片熟悉的田野,探访一户又一户农家。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丰收喜乐图。

  我们看到了,瓜果飘香,稻浪翻滚,这是一片充满希望的土地。

  我们看到了,新式农民,科学种养,这是一片充满创意的土地。

  我们看到了,自我转型,顺应市场,这是一片充满进取的土地。

  机械化种田

  保护价收购无后顾之忧

  【地点】宁乡县夏铎铺镇嵇龙村

  【对象】村民张建辉

  【镜头】大片的土地被成熟的稻谷染成金色海洋。昨日,在轰隆的收割机声中,嵇龙村一组村民张建辉正和妻子开着收割机在稻田里进行收割。

  张建辉今年52岁,是村里的种植大户,种了40余亩水田。正在收割的是晚稻湘草籼13号水稻,这种水稻打出来的大米米质好,口感也不错。在政府的补贴下,他购买了犁田机、收割机,水田用收割机一天便可收割完,这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由于实现了农业机械化,夫妻俩种上几十亩地还感到轻松。他给记者算了笔账,一季稻种了30亩,二季稻种了20亩,每亩产粮900斤左右,一年可以收5万斤左右的粮食,收入可达到5万多元。他说:“这可比在外面打工赚得多,我现在的生活也比以前过得好。”

  嵇龙村村支书廖志强介绍,全村15个组共有田2154亩,而像张建辉这样的种植大户共有57户。虽然近几年村里的粮食总产量相差不多,但是机械化给农民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村里的种植大户多了起来,而国家出台了粮食的收购保护价,因此种粮也没有市场风险。

  据悉,长沙早稻收购火爆,今年启动了132元/百斤的最低收购价,比市场收购价高出12元/百斤。仅此一项,可为种粮农民增加收入6000万元以上。

  【蓝图】未来几年内,长沙将建设10个十万亩高档优质稻产业集中区,打造10个万亩特色稻米产业集中区,充分发挥长沙粮食生产的品牌优势和科技优势,探索保障粮食总量和特色稻米同步发展的新路子,塑造“湘米”产业新形象、新优势,努力打造“中国国际种业之都”和“国际稻都”。

  高科技种菜

  告别“靠天吃饭”

  【地点】望城柯柯生态循环农业科技观光园

  【对象】柯柯集团董事长何桅

  【镜头】红薯像葡萄一样,不是长在土里,而是挂在空中。昨日,在望城柯柯生态循环农业科技观光园里,管道栽培、立柱栽培、气雾栽培、水栽培等新式种植方法让记者大开眼界,一系列新技术将使种菜告别以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模式。

  “主要是解决农业靠天吃饭的问题。”何桅告诉记者,很多技术在国内属于顶尖水平。 记者了解到,正在建设中的生态循环农业科技观光园设有展示区、配送区、苗木培育中心等多个展区,占地400多亩,属于望城万亩蔬菜基地示范区重要组成部分。

  “今年夏季,高温干旱天气让蔬菜生产‘吃不消’。菜农的增收受到了不小冲击。”何桅说,增加菜农的收入还得依靠高科技。如新建的智能温室大棚能透光、保温,在不适宜植物生长的季节也能种菜并且增加产量,以后不用再看“老天爷”的脸色了。

  【蓝图】“今年的旱灾既是一次考验,也是对我们的一次启发。”市农业局蔬菜处处长朱帅告诉记者,经过灾情的考验,长沙将全面推进蔬菜产业集中示范区建设,实施“菜篮子”安全保障工程,重点建设4个万亩以上蔬菜示范片,打造10个千亩以上蔬菜示范园,构建现代蔬菜产业体系。同时,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做到能灌能排,水旱无忧;合理安排品种,发挥品种的自身抗灾能力;加强产销对接,拓宽销售渠道等,确保长沙蔬菜产品安全有效供给。

  妙手植树

  一棵树造型后价增5倍

  【地点】浏阳市柏加镇柏铃社区

  【对象】花农杨成效

  【镜头】昨日,记者见到36岁的花农杨成效时,他正在种植一棵桂花树。“这是刚从外面买回来的。”他说,柏加镇有2.6万人,其中2.3万人从事花卉苗木产业。“养花种树也是技术活,比如说,一棵价值4万至5万元的罗汉松经过造型,可以卖到20万元。”

  杨成效种花木已有10多年,“今年已经卖了10万元,收入还不错。”由于受市场及天气的影响,今年花木行情不太好。杨成效说,“去年12厘米胸径的桂花树可以卖到9000元至1万元,而今年只能卖到3000元左右。”虽然如此,但因花木种植投入主要集中在工资及土地使用成本等方面,所以在种植业中,利润还是算高的。柏加镇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该镇花木销售收入约18亿元。

  “柏加镇种花木赚钱,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技术都是自己的。”杨成效说,柏加人种植的花木,绝大部分都是自己培育的。今年的花木市场不景气,使他更加坚定了走精品路线的决心。目前,他与另外两个朋友流转了18亩土地,投了400多万元建设一个精品园,计划多发展造型树、景观树,提高产品附加值。  

  【蓝图】“分批分阶段完成绿色示范集镇、500个绿色示范村庄、50万户绿色示范庭院工程建设,发展100万亩城郊生态屏障公益林、100万亩油茶、100万亩楠竹、100万亩花卉苗木、100万亩林下经济。”这是“美丽长沙·生态家园”建设工程的重要内容。据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长沙市目前花木种植面积超过42万亩,年产值达40亿元以上,综合产值达100多亿元。

  规模养殖

  宁乡花猪成“发财猪”

  【地点】宁乡县坝塘镇沅江村

  【对象】沙龙畜牧有限公司董事长李述初

  【镜头】依山而建的永昌猪场掩映在一片树林中。昨日,身着消毒防护服的李述初蹲在地上,一边仔细查看小猪活动情况,一边为合作社社员、永昌猪场老板陈绍和讲授疫情防治要点。在李述初的带动下,村民纷纷建设集约化规模养殖场,实现了小户散养向大户规模养殖的根本转变。

  目前沙龙畜牧养殖加盟户有268户,分布于宁乡县的流沙河镇、老粮仓镇、双凫铺镇等20多个乡镇,今年1月至9月出栏宁乡花猪3万头左右,每户收益在2万元以上。在流沙河镇沙坪村刘辉家,她正在猪舍照看即将出栏的100多头花猪。刘辉告诉记者,合作社会把这批猪全部收过去。“这批猪出栏,20多万元现金就到手了。”算起账来,刘辉一脸笑容。

  【蓝图】长沙将提高畜水产自主繁育、良种供应以及种质资源保护的开发能力,着力打造宁乡猪、大围子猪、黑山羊核心保护区和望城现代生态渔业示范园区四大特色品种养殖保护区,重点发展100万头宁乡猪、100万黑山羊、50万头大围子猪特色产业。

  创新农庄

  9个月吸引1600多万人次休闲

  【地点】望城区都遨农庄

  【对象】都遨农庄董事长刘细红

  【镜头】昨日正值周末,都遨农庄里热闹非凡。菜地里,不少市民下地种菜,摘菜,体验与大自然亲近的乐趣。果园里,孩子们到枣树上摘下大红枣就往嘴里塞,“真甜!”在鱼塘边,市民还可以体验高科技养鱼。鱼塘水面装有多个探头,能够即时测水温、含氧量、PH值等数据。这些数据与电脑相连,在家里就可以知道水中的鱼儿过得怎么样。都遨农庄董事长刘细红告诉记者,下一步农庄还将建设农耕文化体验区,到时候市民可以体验一把舂米、织布、制造竹器等消失已久的传统农业的手工模式。

  农庄占地1000亩,种菜种粮种水果,养鸡养鱼喂牛羊。如今,农庄生意兴隆,一年的营业额近千万元。“搞农业,最重要的是带动当地农民致富。”都遨农庄员工有160多人,大部分是当地的农民,收入高的一年上十万元,最少的也有一两万元。

  农庄发展快,但刘细红遇到了难题。“留不住人才,这是我们休闲农业发展过程中的大问题。”2009年,都遨农庄正式营业,刘细红一口气招聘了20多个大学生。“到现在只剩下两个了。”农业需要人才,人才难下农村,这成为目前农业人才资源的一个“怪圈”。刘细红希望更多的人才投身其中。

  【蓝图】“休闲农业起源于成都,发展于长沙。”市农业局休闲农业管理处处长杨化龙告诉记者,目前全市休闲农业经营体总量达到1712家,其中规模以上农庄已发展至351家,带动和吸纳农民就业13.5万人,年均产业收入以15%至20%增长。今年1—9月,全市休闲农业综合经营收入达37.36亿元,接待人数达1682.5万人次。目前,长沙提出了“农庄就是农业公园、农业产业园”的发展构想,率先探索打造现代农庄“升级版”。

  紧跟市场

  种植食用菌促增收10亿

  【地点】长沙县春华镇

  【对象】农户赵家树、李芬花

  【镜头】深秋时节,虽然气温有些低,但长沙县春华镇农户赵家树家中的食用菌种植大棚里,一大帮亲朋好友正热火朝天帮忙采摘杏鲍菇。“春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定点收购我们生产的食用菌,而且提供菌种和技术指导,家里的收入一年比一年多。”见到记者,赵家树笑得合不拢嘴。

  昨日一大早,长沙县国进食用菌合作社农民李芬花就在自家的食用菌大棚里忙碌着。今年年初,眼见食用菌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加,企业收购价格也跟着水涨船高,李芬花自筹资金10万元,建成5个大棚,栽培杏鲍菇2万棒,长势非常好,平均每30天就向春华生物提供一次成品杏鲍菇。

  “说实话,以前种双季稻,收入并不是很高,一年辛辛苦苦下来只能挣1万多块钱。”李芬花告诉记者,“后来加入了合作社,专门种植中高档食用菌,我简单算了一下至少能赚五六万元。这几天杏鲍菇可以出货了,我每天都要找几个小工采摘菇。有春华科技这样的龙头企业包收购,现货现款不打‘白条’,种植食用菌是小马拴在大树上稳着呢!”李芬花说。据了解,春华科技目前已和春华、国进、耀祥等专业合作社发展规模化种植金针菇、虫草花、香菇等基地3-5个,直接带动农户5000户,辐射带动长沙种植食用菌2万亩,促农增收10亿元。

  【蓝图】“春华生物科技推出的‘公司集中制包、农民分散出菇’的产销对接模式,不仅按保护价收购农户产品,保证农户利益,而且可以带动更多的农户加入食用菌行业,帮助农户增收致富。种植食用菌、发展食用菌已经成为农民致富的一条新渠道。”湖南食用菌研究所所长彭运祥告诉记者,湖南食用菌产量一直稳居全国前十,2013年湖南食用菌总产量预计将达到80万吨,总产值达到55亿元,总就业人数突破90万。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邱钊 唐群雄 彭玮蔚 刘军 曾争 王艳

编辑:刘飞越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