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武水河畔群“龙”舞——临武县农业产业化系列报道之产业篇

来源:红网 作者:黄生红 蒋晓斌 编辑:高芹 2013-10-29 15:38:05
时刻新闻
—分享—

  红网临武站10月29日讯(通讯员  黄生红  蒋晓斌)金秋时节,走进临武探访农业产业化发展历程,飘香的香芋一望无际,韵动的池塘里临武鸭在欢快地嬉戏,金灿灿的橘子犹如天上数不尽的星星……迷人的武水河畔,临武人民沉浸在农业产业化带来的幸福海洋里。

  临武鸭、香塘鱼、香芋、南丰蜜橘、枣子、乌梅、红心桃、蚕丝被……在临武,一项项农民增收的产业正在形成,临武县被评为全国优势产品区域建设项目县。

  2010年,临武县委、县政府在科学的调查研究之后,主动抢抓中央出台系列惠农政策的历史机遇,坚持用科学发展的理念指导现代农业,果断提出“用抓工业化、信息化的手段抓农业产业化建设,逐步摆脱矿产资源依赖路径,走农业工业化和现代农业发展道路,用3至5年时间,着力打造农产品精深加工特色县”的战略目标。

  从“小作坊”到“大产业”,从“单打独斗”到“集团作战”……如今,临武县农业产业化正着力建设“大龙头、大基地、大市场、大品牌”,朝着规模化、特色化、生态化、科学化的现代农业方向大踏步迈进,农业产业化的步子走得越来越通畅。

  立足资源优势 打造特色产业

  临武是典型的农业县,长期以来,受自给自足、小农经济、粗放经营的影响,许多优质农产品处于“好而不多”、“杂而不专”、“大而不强”的尴尬境地,特别是近年来矿产资源日渐枯竭、工业基础薄弱等县情的影响,如何确保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成为临武县委、县政府要解决的首要任务。

  县委书记范儒平说:“必须坚持以新型工业化带动农业现代化,不断在发展中调整,在调整中提升,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培育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我县制定了《关于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决定》、《关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从政策、资金、项目、人才、技术等方面给予大力倾斜和扶持。我县财政每年安排150万元农业产业化引导资金,用于以奖代投扶优扶强农业产业。

  临武县把重点放在农业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上,突出抓好优势农产品基地和产业带建设。建立了以武水河、人民河、东山河三河沿岸及山塘水库为主的临武鸭养殖带;以南强、城关、武水等乡镇为主的优质水果产业带,以双溪、武水、土地、花塘、楚江等乡镇为主的香芋蔬菜种植带;以麦市、三合、镇南为主的旱粮产业带。通过实施“一乡一品、一村一品”工程,建成各类规模种养基地289个,面积28.6万亩,因地制宜发展种养专业村63个,种养专业户6143户,形成了一带多点,多点连面的产业布局。

  围绕龙头扩基地,以舜华鸭业为主导,建成现代化加工厂5座,带动临武鸭养殖农户5000余户,辣椒、油茶种植户2.3万户,种植面积6万多亩;以“沙田牛巴”加工为主导,发展养殖基地6个,带动200余户农民养殖优质黄牛;以林富茶油等企业为主导,建立油茶种植基地26个,发展油茶种植6.5万亩。鸿源果业、金福科技公司、舜峰源芋业公司、小徐瓜瓜食品厂、恒丰林业有限公司等一批龙头加工企业也越来越壮大。

  强力打造品牌 推动产业升级

  品牌就是号召力,品牌就是竞争力,品牌就是生产力。

  县委副书记、县长贺遵庆认为,“品牌就是品质优异的核心体现,是差异性竞争的核心要素,只有培育和创造有特色、有影响的过硬品牌,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近年来,临武县以创办现代农业示范区为载体,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走绿色加特色、优质加优势的产加销路子。大力发展无公害产品、绿色(有机)食品,全县共创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17.5万亩,无公害农产品认证10个,绿色食品认证3个,国家食品安全(QS)认证8个。建立了以双溪为中心的全国最大的万亩临武香芋种植基地,2010年底,我县被农业部、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授予“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称号。

  临武县积极打造舜华鸭业、舜丰源芋业、舜橘果业、舜美牛业等一批“舜”字号农副产品品牌。舜华鸭业公司被市政府评为“首批市级技术研发中心”、“全国知识产权试点单位”。“临武鸭”被授予“中国驰名商标”、“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沙田牛巴产品2011年在第四届中国湖南畜牧工业博览会上荣获“金奖”。小徐瓜瓜通过国家食品安全(QS)认证,被认定为无公害食品和绿色食品。临武迎宾馆打造的“临武鸭全席”获“郴州名宴”殊荣,备受广大宾客的追捧。

  目前,临武县已发展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0家,其中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7家,四星级休闲农庄1家,创省级以上著名品牌3个,名牌产品5个。

  拉长产业链条 抢占市场高地

  市场是无形的抓手,政府是前行的动力。

  临武推行“财政引导、银企合作、招商引资、激活民资”的多元化投资体系,按照“育一个龙头,兴一个产业,活一片经济,富一方百姓”的产业发展思路,构建公益性服务与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项服务与综合服务相协调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3年注入农业产业化扶持引导资金1000余万元,带动企业发展,壮大农民合作组织。

  科技创新是企业的灵魂,更是产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临武农业龙头企业与13家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省级以上龙头企业建设自创研发中心,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近3年,全县转化科技成果20余项。

  通过扩、拉、推、引,实施优势企业培育、原料基地建设、产业园区壮大、物流平台打造、服务体系完善5大工程,扶持壮大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农产品从原产品向粗加工拓展,从粗加工向深加工超越。今年,临武创建农产品加工企业56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1家,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1家。

  从陆地到天空,随处可见临武农业产业化品牌展示专柜和产品专卖店。

  为了抢占市场高地,临武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打造现代农业发展的“物流平台”。通过建立信息网络平台,采用内引外联,订单农业、会展农业、网上交易、专供直销、连锁配送等方式,与全国21个省市150多家大客户3000多个营销网点建立了稳定的供销体系。仅舜华鸭业公司在外建立办事处2个,分公司3个,品牌形象专卖店150多个,销售网点达2.8万多个。

  南下“粤港澳”,北上“京鲁沪”,临武特色优质农产品走出了临武,走向了全国。

  我们有理由相信,临武农业产业化必将书写更加灿烂辉煌的篇章!

来源:红网

作者:黄生红 蒋晓斌

编辑:高芹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2013/10/29/4259917.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