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雁城欢歌飞——衡阳开展群众文化活动走笔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朱章安 编辑:王娉娉 2013-11-02 09:18:01
时刻新闻
—分享—

  本报记者 朱章安 通讯员 江勇 葛咏蓉

  近日,一场衡岳五地京剧票友联谊会,在衡阳市南岳区东城区鑫盛广场上演。来自衡阳市城区、衡阳县、衡山县、衡东县、南岳区5地的京剧票友共唱一台戏。 举办京剧票友联谊会,是衡阳弘扬传统文化的举措之一,也是衡阳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生动写照。

  百姓心中的“星光大道”

  刘海燕,衡阳民间文艺团体——一剪梅艺术团成员。每天清晨,她都急匆匆赶到团友家里去化妆,然后和20多个团友一起到指定地点排练。

  “我每天和同伴们唱歌跳舞,还唱到了‘大舞台’上,这是我万万没想到的。”刘海燕告诉记者,她参加了“欢乐潇湘·和风衡州”汇演,不仅丰富了她的业余生活,还实现了她的演员梦。

  “群众演、演群众,群众乐、乐群众”。据了解,衡阳市今年初开始举办的“欢乐潇湘·和风衡州”大型群众文艺汇演,共吸引600多个文艺团体、2万多名演员参加,演出节目3000多个、其中60%以上为原创,现场观众近100万人次。

  这是一个平民“大舞台”,是老百姓心中的“星光大道”。大量民间文艺能人从田间地头走上舞台,大批民间文艺团体重新组建和发展,皮影、手狮舞、衡阳民谣、七巧龙、稻草龙等民间绝技,泉湖、塔山、洣水、苗岭、敖山庙会等民俗文化,得到了生动展示、传承和创新。民间文艺爱好者的带动力和辐射力、基层草根文化团体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得到了充分发挥,群众文化活动焕发出蓬勃生机和活力。

  文化建设舍得投入

  在文化项目建设上,衡阳市舍得投入。

  市里每年下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引导资金各1000万元。近年来,新建了广电中心、文化体育中心等10余个文化地标、文化景点;高标准建设乡镇综合文化站183个、社区文化中心174个、“农家书屋”390家、乡村阅报栏320个、村组礼堂戏台1300余处。今年,市里设立文化重点项目16个,预计投资115亿元,力争做到各县、市和南岳区有“三馆”(图书馆、文化馆、特色博物馆)、乡镇(街道)文化综合服务站、村(社区)有文化活动室。为推动群众文化发展,衡阳市财政每年安排群众文体活动专项资金200万元。目前,该市已连续举办3届群众文化艺术节、9届群众体育运动会,并形成了“石鼓书院大讲坛”、“和风衡州群众文化艺术节”等4大群众文化活动品牌。

  “政府买单、群众看戏”。衡阳市每年还免费送戏下乡700场以上。今年头8个月,已送戏下乡828场。在城区,连续4年开展“电影进社区、文明进家庭”活动,已免费放映电影500多部2000多场。

  家门口就有活动、有舞台

  “春有歌、夏有舞、秋有戏、冬有书”,雁城现在天天有广场文化活动、周周有社区文娱赛事、月月有重大文艺演出、年年有品牌文化节会,只要你想参与,家门口就有活动、有舞台。

  喜欢热闹的,背着小板凳,扶老携幼去广场、社区,就能看好戏、观大片;喜欢安静的,去石鼓书院大讲坛看看,说不定就会遇上余秋雨、于丹、易中天等文化名人。爱通俗的,现代歌舞、花鼓戏、祁剧随时随地任你挑;爱高雅的,可去衡阳广电厅听听每年举办的新年交响音乐会……大型活动定期上演,一道道文化大餐让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朱章安

编辑:王娉娉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