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长沙县黄花镇:公司+农户养殖模式 带动乡邻共同致富

来源:红网 作者:熊雯 编辑:杨洁 2013-11-05 15:00:46
时刻新闻
—分享—

  柳国军在工作时常常会到鱼池里检查金鱼的生长情况。 康子弘 摄

  红网长沙县站11月5日讯(分站记者 熊雯)从2000元起家到如今的年产值1000余万元,从20个水泥池到数百个专业鱼池,从几十尾金鱼到几百万尾名贵鱼种,十年一个台阶,县政协委员、湖南柳吉现代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柳国军,在从事既是兴趣所在又能为他带来丰厚回报的观赏鱼养殖事业的同时,完成了人生的华丽转身。柳国军告诉记者,这一位于长沙县黄花镇的基地是全省最早、最大的观赏鱼养殖基地,预计到2015年,基地将实现年产值过1500万,从而继续书写他与鱼的不解之缘。

  提升生活品质的必然选择

  年轻时候的柳国军常常被公园里的金鱼吸引,五颜六色的金鱼让人赏心悦目,转而对金鱼养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他背起行囊前往一家金鱼养殖场拜师学艺,一学就是两年,从此,他的事业和生活就再也离不开这“会游泳的艺术品”。

  观赏鱼养殖是一门技术活,还很辛苦,光是喂鱼食就要耗费大量时间。2000年,柳国军成立了湖南省柳吉观赏鱼产业园,起早贪黑,天还未亮就来到了鱼池边,随时担心鱼池因水质、天气变化而出现异常。经过多年苦心经营,他终于摸出了一套独特的经营模式。

  2010年建立柳吉观赏鱼养殖合作社,按照公司+农户的养殖模式,带动周边乡邻共同致富。目前,基地每天能销售包括锦鲤、金鱼、热带鱼、锦鲫在内的几万尾四大观赏鱼,销往全国乃至世界各地。

  “一万条锦鲤,没有一条纹路相同,从众多鱼苗中筛选出一条高档鱼,几率大约是五千分之一。”柳国军介绍,筛选时根据体重、颜色、纹路等方面进行判断,一旦选中,将用上好的饲料培养,最贵的锦鲤可达数万元。“养观赏鱼不是富人的专利,寻常百姓人家也应该享受到其带来了的生活品质的提升。”下一步,他计划将基地打造成一个集养殖、观光、旅游、接待、科研于一体的观赏鱼文化公园。

  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手段

  “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自担任县政协委员以来,对于县域经济发展情况及政策法规的了解程度有了大大提升。今年担任县政协民主监督员期间,对全县的食品安全现状有了更深刻的认知,看到了有关部门为之做出的努力,发自肺腑地认为,目前食品安全情况确确实实有所好转。”柳国军告诉记者,他还提交了一份《关于我县加快观赏鱼产业发展的建议》,深入浅出地剖析了“水中活宝石”的发展出路。

  谈到所处行业的未来,他认为,观赏鱼产业发展是经济发展达到一定水平的产物,是提升生活质量、美化环境、纾解压力的重要方式,也是调整产业结构、农村脱贫致富的重要手段,观赏鱼和水族文化走向家庭已成为趋势,观赏鱼的市场容量和发展空间将十分巨大。

  “希望大家扭转对观赏鱼产业的传统理解,充分认识促进观赏鱼产业加快发展的积极意义,进一步发挥政府对观赏鱼产业的引导促进作用,在会展、宣传、场地、财政专项资金等方面给予观赏鱼养殖企业更多的支持,推动我县观赏鱼产业的加快发展,实现‘小鱼’成就品牌产业。”柳国军提出,观赏鱼产业升级,将根据需要将示范区划分为品种选育区、检疫区、展览比赛区、观赏鱼及水族产品交易区和观赏鱼旅游观光鉴赏区等,丰富人们精神生活。同时,展示先进科学技术,开展青少年科普活动,促进旅游观光,提高城市知名度,使其成为湖南的一张文化名片。

来源:红网

作者:熊雯

编辑:杨洁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2013/11/05/4258794.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