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长7200米的金江坝南干渠整修后将保障果园垸1万亩农田的水利灌溉。曾诗怡 摄
红网长沙县站11月7日讯(通讯员 江蓝 瞿柳)11月5日,长沙县果园镇杨泗庙社区等数个村(社区)收割后的上万亩农田,还弥漫着些许谷物的余香,数十名村民正在金江坝水库南干渠内挥锹铲土,机械作业车有序运送材料。附近村庄的群众纷纷前来观战助阵,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他们早就听说渠道改造后,这条全长7200米的沟渠将焕然一新,保障果园垸1万多亩农田的灌溉和丰收。
渠道改造 蓄水能力提高30%以上
据果园镇水管站负责人刘海斌介绍,过去金江坝水库南干渠为传统土渠,污泥淤塞、杂草丛生、破烂不堪,蓄水和排灌功能大打折扣,村民多年期盼对渠道进行提质改造。果园镇人民政府和受益村(社区)根据《长沙县财政性水务工程遴选办法(试行)》,完成了金江坝水库灌区改造工程规划设计方案,顺利通过项目评审和立项。该工程于九月中旬动工建设,有望于年底完工。
据介绍,为建设生态水利、环保水利工程,该渠道均采用雷诺护垫、舒布络克、浆砌石等生态措施进行护坡护岸,尽可能地维持原生态的水环境。
该工程投资950万元,预计工期为150天,目前已完成全线40%的改造任务,明年1月可完工投入使用。工程建成后,将大大改善果园垸内1万多亩农田灌排条件,渠系水利用系数可提高40%以上,蓄水能力和排灌速度能提高30%以上,全渠道将呈现一幅水清、岸绿、景美的怡人画卷。
山塘整治 粮食丰收有保障
一边是规则平整的稻田,一边是村民奋力抢修的“漏斗”山塘,中央是正在加高的塘基土坝。在新明村黄花园组中塘工地,迎着初冬暖阳,村民们正热情高涨地手持锄头在干涸的塘底作业。
“这几天天气好,我们早上8点就过来修塘了,希望快点把塘修好。”村民张永年满怀憧憬的说道。说起以前的山塘情况,张永年直摇头。张永年说,今年家里种了两亩水稻,没想到今年夏天遇到大干旱,“塘装不住水,庄稼没水灌溉,秧苗一插下去就干了。”
据村干部黄践民介绍,村上四面环山,农田灌溉主要依靠从山林集聚到山塘中的积水,而这些年久失修的山塘,渗、漏、跑水现象严重,塘内蓄水不足三分之一。“今年干旱中,山塘无法发挥正常蓄水作用,全村403.8亩农田绝收或半收。” 黄践民说,村民们对于山塘整修的愿望十分迫切。
作为2013年长沙县“民办公助”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县水务局今年安排25万补助新明村小农水建设工程。
村干部黄践民说,今年全村计划整治山塘19口,通过村委会组织村民投劳投工,目前已整治完工的山塘有6口,还有3口正在整治中。“天气好的话应该春节前可以修完剩下的10口山塘。”
“我们已经修了一个多月塘了,现在就等着明年种庄稼丰收了!”张永年乐呵呵的说。
小水利关系大民生。果园镇小农水建设只是今冬明春长沙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一个缩影。今年,长沙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将全面实施山塘清淤整修、泵站更新改造、小型河坝治理、小型灌区配套改造、沟渠疏浚、高效节水灌溉等项目,实现恢复和新增蓄引提水量1000万方、年节约水量1000万方的目标。
相关链接
长沙县探路“民办公助”办法建设小农水工程
长沙县于2012年出台《“民办公助”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办法(试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标准图集》及《补助标准》,通过一年的试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不但规范了小农水建设管理程序,同时统一了全县小农水工程的建设标准。今年对《办法》进行了修订,出台正式稿,各级财政将投入1亿元用于小农水工程建设,目前已完成申报及审核工作,计划年度完成山塘清淤1万亩、山塘整修1300口、机埠更新改造120处,小型水闸改造50座、沟渠疏浚衬砌200公里等建设任务。截至11月初,全县大部分小农水工程已动工建设,全县掀起了冬修水利的高潮。
来源:红网
作者:江蓝 瞿柳
编辑:王津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