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11月14日讯(记者 彭业忠 通讯员 龙儒文 鲁明民)11月12日,记者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民医院采访时,遇到土家族市民宋花媚出院。她告诉记者,医院里的黄纯海博士,技术高超,将她原来要去长沙治的病治好了,省了许多花销和麻烦。
黄纯海是该院引进的第一个医学博士,被直接任命为神经外科主任,他两年时间就把科室办成了湖南省“市州级医院临床重点专科”。如今,自治州引进的博士硕士已达333名,均成为各个行业的中坚人才。
2010年,自治州出台《公开选拔高学历优秀人才暂行规定》,决定用5年时间,公选500名医卫、生态环保、旅游、城建等领域里的高学历优秀人才。还实行了“少数民族骨干人才培养计划”,定向培养硕士研究生780人。
同时,自治州注重人才培养的“高低结合”, 把基层实用型人才的培训、培养,作为农村社会进步和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手段。从2009年开始,州委组织部联合州扶贫办、州职业技术学院、州电大,共同实施“一村一名农民大学生计划”,培养烤烟栽培、特种动物养殖、作物生产技术等农村实用技术人才,现已招生945名。其中已毕业的448名农民大学生,已成为各村发展产业、组织合作社的带头人;到2016年,全州村村都将有一个农民大学生。还选聘了991名大学生村官到村寨任职;选派1209名后备干部,到重点扶贫村和移民村担任第一村支书。一支人数达2600名的科技实用人才队伍,活跃在土家苗寨,共消除农村集体经济“空白村”325个。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彭业忠
编辑:王娉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