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亚琴坚持上好每一堂课
刘亚琴在办公室认真备课
刘亚琴用爱温暖学生侯俊的心
各级教育基金会在刘玉琴家中了解情况
刘亚琴干净利索地为生活不能自理的女儿洗脸
红网张家界站11月26日讯(记者 王洁)刘亚琴,44岁,张家界市永定区解放小学的一名普通教师,没有过人的天赋,也没有名牌大学的学历……从教26年来,有的只是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热忱和对学生无私奉献的爱。面对突如其来的病魔,她依然选择坚强,用生命谱写她所热爱的教育事业。
用爱撑起一个家
刘亚琴是幸福的,但也是最坚强的。幸福的是她拥有着用快乐和上进回报她的学生,有着一直默默帮助着她的学校领导、同事们。但大家却不知道,在这幸福的背后有着一个不幸的家庭,女儿不满周岁时的一场车祸导致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儿子未成年还在校读书,老公下岗在家,因为前年的一场车祸致残,不能做体力活,全家人就靠她微薄的工作勉强度日。
“屋漏偏逢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2012年5月,在学校组织的一次体检中,刘亚琴被确诊为肝癌,在人生的最低谷,她甚至想到了自杀。就在她极度悲伤、万分绝望时,她想到了她的父母、丈夫、孩子,还有她那可爱的学生们。正是这个意念支撑着她,身患癌症一年多来,拖着病体,她始终站在三尺讲台上,给孩子们上好每一节课。她希望,在有限的生命里,可以给自己的学生们多上一节课,可以多照顾孩子一天。
“我很幸运,在各级教育基金会和家人、同事们的共同帮助下,我总算捡回了一条命。”刘亚琴笑着告诉记者。记者来到她家时,她正在为生活不能自理的女儿洗脸,干净利索的动作这样一洗就是20多年,她从未放弃。她说:“生命不息,工作不止,我通过手术获得了新生,还要感恩的活着,现在的工作很充实,简陋的家也让我感到舒心。
用爱温暖学生的心
人们经常把老师比作红烛,默默地燃烧着自己,照亮别人的人生之路。刘亚琴就是一支“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蜡烛。她在三尺讲台上默默耕耘了26个春秋,精心设计每一份教案,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始终用微笑和阳光面对学生,同事和学生们都亲切地称她为“妈妈老师”。
“刘老师在我的心目中是一位工作认真、称职的好老师,即使是生病也坚持把一节课上完。有一天在上第二节课的时候,刘老师就不停的摸胸口,还在垃圾桶边咳嗽,但她还是给我们上完了课。”解放小学五(二)班樊淑琴告诉记者。 刘亚琴是时刻把学生装在心里的人。
侯俊是刘亚琴2011年教三年级时候的学生,一次课外活动时,他不小心摔跤,当时鲜血直流,于是,刘亚琴赶忙将孩子送往医院。“我的伤口缝了三针,当时很疼,我很害怕,但是老师一直抓紧我的手,不停的安慰我、鼓励我。尤其是老师晕血,医生让她出去等我,她不仅坚持留下来,还一直鼓励我,我特别感动。”说着说着,现在已经五年级的侯俊对于2年前发生的事情记忆犹新,感动得不禁掉下了眼泪。
用爱坚守工作岗位
站在自己热爱的工作岗位上,刘亚琴一直凭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凭着对学生负责、对工作负责的强烈责任感,兢兢业业工作,外表柔弱的她骨子透着一股不服输、不怕苦的劲儿。
解放小学教务处吴春英告诉记者,“刘亚琴为了减轻学校负担,即便是生病也按时上下班,从未无故请假,并且从未因为自己生病要求减免任何工作任务,向学校提出特殊要求,而且将教案和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保质保量完成。”
“她的师德相当高!”身为学校出纳的李燕平常和刘亚琴走得很近,她说,“她很多事情学校其它老师都不知道,但是我知道。她在手术后留下来并发症,经常肚子疼,有一次在她办公室和她聊天时,她突然肚子疼,我立马把她送往医院急诊室,后来在我准备回学校时,她竟然要求和我一起回学校,仍然站在讲台上为学生上课。这件事是我觉得最感动的。”
李燕还告诉记者,对于工作,刘亚琴从不抱怨。“她班上有个学生是外地的,学习成绩并不理想,当了解到是父母做生意的,不能按时来接孩子,更没有时间辅导孩子作业,所以刘亚琴则把孩子带回家吃饭,并为他辅导作业。”
现在,刘亚琴在手术后需要长期服用养肝护胃的药物,同时还要忍受术后所带来的并发症,但她仍然以乐观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和工作。就是这样一位平凡的教师,她以自己坚强的意志和乐观的态度,谱写着“红烛精神”。
来源:红网张家界站
作者:王洁
编辑:何冰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