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天会村的变迁——常德市委扶贫工作组天会村扶贫纪实

来源:红网 作者:胡丹 编辑:杨洁 2013-11-26 11:22:22
时刻新闻
—分享—

常德市委扶贫组工作人员正在工地查看工程进度

  红网常德站 记者 胡丹 常德报道

  扶贫工作是一项意义深远,造福子孙后代的事业。怎样扶,如何富,关系着千千万万农户的切身利益。去年10月市委扶贫工作组进入桃源县天会村后以硬化村道,兴修水利,平整土地,调整种养结构等为重点扶贫项目,加大项目资金争取力度,狠抓扶贫项目建设,扶贫工作成效显著。

  真连心 实帮扶

  帮扶帮扶旨在为民富民,只有与群众面对面、心贴心地交流,才能真正知道帮什么,怎么帮。市国土局作为市委扶贫小组组长单位,局长刘建跃两次率后盾单位负责人到村现场办公,排忧解难,走访慰问贫困农户。工作组组长、市国土资源局副局长彭建武负责总协调,为制定点村《2013-2015年扶贫发展规划》先后做了6次实地调研和座谈。工作组副组长毛军国一次次跑后盾单位“化缘”,保障了项目“入笼子”以及项目建设资金按时到位;组员杨永毅天天蹲在工地,督进度、查质量……

  在此次扶贫工作中,市委扶贫工作组根据帮扶村桃源县郝坪乡天会村村情和联系特困户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天会村《2013-2015年扶贫发展规划》,并建立了工作台账。截至目前,共硬化了6公里的“断头路”,紧接着又修通了6公里村通组公路。今年工作组拿出10多万元,资助8个无房户修建了新房,资助12个危房户进行了维修。今年51岁的无房户、单身残疾人杨声芳,过去一直寄住在亲戚家,新修建的两间红砖水泥瓦房上月竣工,有80平方米。“能住上新房,过去作梦都不敢想!”杨声芳热泪盈眶。在天会村像杨声芳一样贫困的农户有28户,今年由工作组牵线搭桥,通过后盾单位机关干部“一对一”结对帮扶,都得到了相应的资助。

  兴产业 促增收

  产业是助推一方经济发展的核心。如何结合当地实际,充分挖掘资源优势,发展适合当地条件的种养产业,则需要认真细致的考察、高瞻远瞩的眼光和详尽周密的计划。市委扶贫小组深知产业对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始终按照“产业富民”战略,提前动手调研,结合实际谋划,力争把每一个项目建设都真正落到实处,让项目见到成效。“工作中我们立足资源优势的产业发展思路,把茶籽油、蜜桔、棉花、稻谷、玉米等作为重点,积极扶持培育,带动贫困户收入的持续稳定增加。”毛军国说。2013年,投入30万元完成了380亩油茶基地的开发建设,栽培优质新型杂交油茶树31000柱;投入48万元完成了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投入2万元“扩双压单”早稻示范片建设。

  为确保村民增收,工作组会同村支两委,在硬化公路的同时,对村上小二型水库进行了清淤、除险加固,对农村电网进行改造,完善了机耕路、灌溉渠等配套设施,平整土地500亩,对传统产业棉花、玉米种植面积进行了调整布局,对300亩橘子进行了提质改良,扶持200个农户繁养桃源黑猪,目前已形成规模生产。实实在在改善村户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贫困户脱贫致富的能力。

  改陋习 抓整治

  “如今,路也修好了,有新铺的道路保出行,俺们奔好日子的信心更足了。”村民戴上国笑呵呵地说。 村民们腰包一天天鼓起来了,开始大兴土木,住“洋楼、买洋车”如今已成为新时尚。目前,该村仅小轿车就有42辆。

  物质生活丰足后,陈旧陋习要改变。工作组会同村支两委下大力气狠抓环境卫生整治,督促检查村民打扫房前屋后卫生,每月开展一次全村“最清洁户”评选活动,已评选出30户“最清洁户”,每户奖一把价值80元的拖把。全村统一修建高标准垃圾池20多个,村里年补贴5000元固定一名保洁员,及时打扫村主干道和清运垃圾。推进改水改厕,引导和奖励养殖户建沼气池210个,用沼气照明、烧饭又环保又卫生。

  “肝炎、痢疾等传染病以前在村上经常暴发,自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后就再没有发生过了!”村卫生室61岁的“赤脚医生”戴上明感慨万端。

  一条条平整的道路,一条条新修的水渠,一个个金灿灿的蜜橘,都见证着市委扶贫工作组的可喜成绩,相信未来的好日子,就把握在一双双勤劳的手中。

来源:红网

作者:胡丹

编辑:杨洁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2013/11/26/4254820.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