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攸县“十佳创业能手”候选人易新良。)
(1000万羽麻鸭生产线项目建设基地。)
红网记者 肖懿 红网攸县分站记者 刘洁琼 攸县报道易新良舌头被割掉部分,右脸部分僵硬,明显比左边的大。由于吃槟榔过度,导致舌头长了一个肿瘤,本该做手术的他,因为考察项目耽误了最佳手术时机。他自己说,目前说话还有点吐词不清,但是他不后悔,他说就当这是创业过程中的一点经历吧。
易新良自幼家境贫苦,小学毕业后,他就在家务农。十几岁做过铁匠,先后在广东等地打工,太多的辛酸苦辣迫使他在贫穷中找出路,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上世纪90年代,饲料生意火爆,他借了点钱在攸县成立了一家饲料批发部,开始了创业生活。
从浓缩型饲料起家,到全价料转型,三年时间,他把饲料的业务销售、产品特性、顾客喜好都摸了个透。
“下雨下雪我都是自己跑业务,自己到农户家、经销商,那个时候就染上了吃槟榔、抽烟的瘾,你也晓得,做业务嘛,烟、槟榔开路,话就好说。我做饲料生意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先只收一半的钱,另一半销完之后再给不迟,好多人讲跟我做生意没有压力。”易新良解释。
2000年,在国有集体企业改革发展的春风里,易新良毅然融资买断了原攸县新市镇饲料厂,创办了株洲市良强饲料科技有限公司,本着诚信让利、质量为本的经营策略,产品一直坚持科学配方,从原材料到产品的各个环节,严格工艺控制,严格质量检查,先后与国家农业部和多所科研院校开展技术引进与合作交流,2007年,公司生产和经营管理顺利通过国际质量体系认证,成为全县为数不多的饲料厂家之一。
一次和客户谈生意的过程中,易新良了解到攸县麻鸭是“国家种质资源基因保护品种”,却苦于没人开发藏在深闺无人知。
“为什么湖南临武鸭那么有名?我们攸县的麻鸭不比他们的那个鸭差,就是缺少推广和产业带动,我可不可以试着搞呢?再一个,养鸭的话我自己的饲料也有了下游产业链。”易新良当初的想法很简单。
这个时候,易新良的舌头由于嚼槟榔出现了异样,长了一个小肿瘤,医生建议马上做手术,但是易新良心中惦记麻鸭的产业化,顾不上去医院,而是选择跑到北京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湖南临武、江西煌上煌企业去学习考察,并在攸县多家农贸超市观察禽类宰杀,多天的观察让他有了想法。
“就在这附近的一个超市,估计每天宰杀200多只鸡鸭,老板又是拔毛又是去内脏,搞完之后还要放在锅里用沥青去掉细毛,既不卫生又浪费时间,顾客从卖一只鸭到拿到手至少要20分钟,而且内脏就随便丢掉了,造成了污染。我就想,能不能先把宰鸭这些事情都提前做了,顾客来买的时候我就直接给他成货,这就是我观察之后发现市场上的一个空白。”
于是,易新良成立宰杀加工厂,利用现代化技术,把麻鸭宰杀好并包装冷藏,马上发往各大农贸超市,保持麻鸭的新鲜,而且鸭血、内脏等都清洗干净做成小包装盒一并配送,得到消费者的欢迎。
“不知你们晓不晓得,在攸县有吃鸭的习惯,平均一个家庭一个星期要吃三只鸭,麻鸭肉嫩皮薄脂肪少,可以做成血鸭、口味鸭、当归鸭、啤酒鸭等,我这个货不用等又干净,很受市民欢迎,这个市场很大的。”易新良对麻鸭产业的前景很看好。
易新良毅然斥资1000多万元兴办攸县鸿华麻鸭业有限责任公司,充分利用攸县麻鸭的优质品牌资源,传承和发扬传统的攸县麻鸭养殖、加工经验,结合现代科技,在攸县攸州工业园征地60余亩,建设年加工1000万羽麻鸭生产线。
采取公司+农户+基地的合作模式,带动农民大规模养殖麻鸭及进行鸭肉、蛋品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项目建成后,预计年总产值可达到60000万元,可安排农村剩余劳动力500人,还可带动50家养殖场、3000户农民养殖致富,为攸县地方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提供新的动力。
来源:红网
作者:肖懿 刘洁琼
编辑:何冰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