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世界陶瓷艺术城将成醴陵城市新地标 明年金秋迎客

来源:红网 作者:胡乐 编辑:高芹 2013-12-09 14:10:31
时刻新闻
—分享—

醴陵市陶瓷产业园,正阳精密陶瓷有限公司内的陶瓷刀具(记者汪成 摄)



  醴陵市陶瓷产业园,正阳精密陶瓷有限公司内的陶瓷手表(记者汪成 摄)

  古陶瓷新玩法

  做手表、手机壳、手机按键 做的水果刀狠狠摔也不碎

  株洲晚报12月9日讯(首席记者胡乐 通讯员 廖蔚佳)走在醴陵城区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陶瓷的身影,1700多年的陶瓷文化沉淀在这座小城市里,散发着历史古朴的韵味。

  时至今日,在这座城市里,陶瓷已不仅仅是技师们创作的艺术品,高科技的陶瓷产品正让醴陵陶瓷朝多元化的产业迈进。陶瓷做的表链、刀具、手机壳等,你听说过吧,这些陶瓷产品正是产自醴陵。醴陵人已形成共识,创新是陶瓷发展的生命力,如今,基于传统陶瓷生产技术的创新,醴陵陶瓷正在烧制一幅发展新蓝图。

  三星手机按键用上了醴陶

  和老的陶瓷厂不同,正阳精密陶瓷有限公司(位于醴陵市陶瓷产业园内)的工人们不是在忙着给陶瓷坯上色,而是站在一台台大型仪器面前,调整着参数,或者往里面添加原材料。

  “我们生产的不是艺术瓷和日用瓷,而是高科技陶瓷产品。”在公司总经理王有才的指引下,我们在公司的展厅里看到了一排光泽如玉的陶瓷菜刀、水果刀、陶瓷手表、手链、陶瓷手机壳、陶瓷电子元件、陶瓷光纤插芯等产品。

  “公司2006年成立,刚开始我们只做陶瓷手表配件和手链等,但这一行跟风的人特别多,所以要不断地研发出新产品,几乎每年都有三四个新产品研发出来。”在王有才看来,创新不光是陶瓷发展的生命力,也是陶瓷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正是因为不断地研发新产品,王有才的公司由刚开始三四十人的规模发展到150人,公司注册资金由500万元增加至2000万元。

  “我们资本虽然不雄厚,但我们的研发力量强,我们有30多个研发人员组成的研发队伍,研发人员占据公司员工的20%。市场需要什么,我们就研发出来什么,往往新产品都不跟老产品有任何联系。”王有才说,他们的公司不同于传统的陶瓷生产企业,不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而是高科技企业。

  “我们公司从最开始的默默无名,到现在开始给三星手机供货,完全就是不断创新干出来的。”王有才介绍说,从今年年初,该公司开始给三星手机提供陶瓷手机配件,主要是手机按键等,不光耐磨而且成本低,目前已经供货几万件。

  陶瓷水果刀为啥摔不碎?

  在普通人的常识中,陶瓷是易碎品,你知道吗,陶瓷还能做刀具、手表等锋利或高强度产品。

  王有才拿着一把陶瓷水果刀,从1米高的地方松手,水果刀掉在地上后,没有破碎,反而弹了起来。“这就是缘于我们公司的发明专利,氧化钴陶瓷注射成型专利技术,采用这种技术做成的陶瓷产品,由于材料内部的分子式按斜四边形排列,能够通过调整后吸收冲击力,所以才会摔不碎。”王有才介绍,这种陶瓷刀用来切蔬菜水果,不会像普通的铁菜刀产生金属溶解物污染食物,刀面也不会生锈,并且无须磨刀。“铁制菜刀用多了会钝,但陶瓷菜刀就不会出现这个问题,而且能够耐高温,铁制品到700多度就会熔化,但陶瓷是经过1000多度高温烧制而成,最重要的是绝缘性能好,安全度高。”

  王有才的公司还研发出了陶瓷电剪刀片、陶瓷光纤插芯、陶瓷光纤套管等工业产品。他告诉记者,陶瓷所制作的光纤套管、插芯等,由于具有精密度高、使用寿命长的特点,正逐步取代金属件。

  淘宝也能买醴陵陶瓷

  醴陵市经信委介绍,目前,醴陵陶瓷行业涌现了一批实力较强的电商,已经有80余家陶瓷企业在天猫、淘宝等知名网络平台上开设线上业务。

  今年“双十一”期间,包括醴陵亿嘉瓷业、千红窑旗舰店、群星窑旗舰店、瓷魂旗舰店、苗苗红家居专营店等,至少有十多家醴陵陶瓷企业、700多款产品参与了淘宝网的购物节活动。其中亿嘉瓷业总成交量超过300万元,醴陵华联瓷业网上商铺的销售额则达到了550万元。

  下一页:陶瓷好莱坞/图

[NextPage]

陶瓷艺术城效果图

  【相关新闻】

  陶瓷好莱坞

  世界陶瓷艺术城将成醴陵城市新地标,明年金秋迎客

  南方瓷窑第一村里看清朝全流程的醴陵瓷烧造

  红网株洲站12月9日讯(株洲晚报记者 胡小亮 通讯员 廖蔚佳)醴陵釉下五彩名扬华夏,风靡全球,被誉为“东方陶瓷艺术的高峰”。作为我国重要陶瓷产业基地,醴陵有着“瓷都”美誉。然而,相比景德镇,醴陵的陶瓷旅游却不温不火。

  做陶瓷,买陶瓷,赏陶瓷,聊陶瓷,醴陵的陶瓷将从第二产业工业延展至第三产业旅游业。醴陵人开建了一座牛气的建筑物,那就是世界陶瓷艺术城。它的“横空出世”不仅是醴陵陶瓷产业发展的得意之作,更是壮大旅游产业的“底气之作”。

  对于艺术城,醴陵人的期待是这样的:陶瓷艺术城开馆之日,醴陵旅游涅槃之时。

  1. 世界陶瓷艺术城明年金秋迎客

  2010年,全国40家旅行社老总乘高铁一路南下来到醴陵考察,虽然对醴陵陶瓷眼前一亮,但对陶瓷旅游略感欠缺。原因只有一个,陶瓷旅游产业缺乏核心景点。

  现在有新世纪陶瓷艺术馆、华联集团展区、红官窑展区等,有了世界陶瓷艺术城,真是如虎添翼。世界陶瓷艺术城本身就是一个建筑精品,是一个以醴陵陶瓷器形为文化符号异形建筑群,且集研发、展示、交流、商贸和体验于一身。

  这座艺术城占地950亩,预计总投资27亿元,分为展创中心片区及生产基地片区。其中展创中心占地650亩,主要包括李铎艺术馆、陶瓷博物馆、陶瓷艺术创作中心、市政广场等主体工程;生产基地片区占地300亩,主要引进釉下五彩瓷生产企业落户。

  目前,已完成投资4.1亿元,展创中心片区的相关场馆主体工程建设已经基本完工。李铎艺术馆A栋、陶瓷博物馆等钢结构建筑主体结构已完成;李铎艺术馆B栋、大师楼和图兰朵酒店主体为混凝土结构,正进行内部装修和幕墙安装。

  明年10月,世界陶瓷艺术城将展现在世人的面前,成为醴陵的城市新地标。

  醴陵陶瓷艺术城将打造成世界陶瓷文化艺术的“好莱坞”。醴陵市旅游局也将乘势打出一系列组合拳,扩大瓷都名声,吸引游客。据悉,2014年12月,醴陵市将举办世界陶瓷艺术大赛,届时将汇聚全球瓷艺大师。

  2. 南方瓷窑第一村里有光绪制瓷全套生产线

  有了世界陶瓷艺术城这个核心景点后,醴陵市旅游局将整合其他陶瓷旅游资源,形成一条旅游线路。

  醴陵还有一个沩山古窑址,是清光绪年间由罗良西所创办,现保存有炼泥车间、制坯车间、绘画作坊、食堂、办公楼、制料作坊和阶级窑一座等。按照规划,古窑址将被打造成“南方瓷窑第一村”。在陶瓷艺术城和沩山古窑址之间,将新建一条道路,形成集群效应。游客欣赏完现代工艺和艺术精品后,能快速到古窑址看看陶瓷制作老物件。

  近些年来,景德镇各类大师工作室、艺术中心、陶瓷文化院所及陶瓷市场等不断涌现,成为了景德镇旅游业的重要景点和旅游项目。如今,景德镇“野心”更大,将深挖陶瓷文化,打造国际旅游名城。学别人长处,弥补自己的短板。醴陵市旅游局欲将陶瓷旅游作为核心,打造成世界陶瓷旅游名城。近年来,醴陵市旅游局先后接待了美国、日本、丹麦、布隆迪、中东地区10多个国家的参观团。数据显示,陶瓷旅游产业每年的直接经济收入为150万元以上。

  3. 看保存较好的考棚,请来渌江书院

  除了陶瓷,醴陵也是全国有名的“将军县”,有着丰富红色和历史文化旅游的城市。醴陵市旅游局还将打造一些融合陶瓷文化、红色景区、历史资源和饮食文化的旅游线路,吸引游客住上几天。

  醴陵富里的茄子、浦口的黄瓜、庄埠的芋头、神福港的莲藕……这是醴陵的特产。今年以来,醴陵市紧紧围绕“吃农家饭、观自然景、逛陶瓷城”的旅游思路,把旅游景区吸引力,从视觉延伸到“舌尖”。

  “左权将军纪念碑、李立三故居、东富寺、渌江书院……来了醴陵,这些景点都不要错过。”醴陵市旅游局相关负责人称,比如渌江书院,是以宋、元、明的学宫(原在武装部文庙内)故地作基础,于乾隆十八年创建的。书院坐北朝南,依次为头门,讲堂,内厅。内厅两侧有斋舍。渌江书院拥有保存较好的考棚,是当年学生们参加考试时的地方,这在全省都属少有。

  下一页:中国好水稻/图

[NextPage]

醴陵农机夏粮收割(通讯员何勇 摄)

  【相关新闻】

  中国好水稻

  袁隆平国庆节里冲醴陵优质杂交稻竖起大拇指

  增产后的醴陵稻田三分土地就能养活一个中国人

  株洲晚报12月9日讯(记者胡小亮 通讯员廖蔚佳)醴陵农业,没有“花炮”“陶瓷”的赫赫声威,依靠着现代化农业路线,闯出了自己的“名堂”:醴陵是全国产粮大县,全省唯一的国家粮食生产储备基地县、全省农业农村现代化试点县,2009-202年连续4年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市)。

  1. 杂交水稻之父竖起大拇指

  “陵两优268”就像一只燕子,飞入万家,给农家带来收成和希望。2011年,醴陵试验示范的“陵两优268”通过农业部确认为超级稻示范推广品种。农业部的注解是,该品种熟期适中,产量高。随后,在江西、湖南以及福建北部、浙江中南部的稻瘟病、白叶枯病轻发的双季稻区作早稻大面积种植。

  2008年起,醴陵连续6年承担实施了超级稻师范推广项目,提高了醴陵乃至长江中下游区域的稻作水平,醴陵市农业局负责人说,醴陵示范推广超级稻规模从2008年的15.2万亩,扩大到今年的75.5万亩,建设了泗汾、大障、清水江和神福港等10个整建制推进乡镇,成功打造了以106国道、醴官线和S313为主干的3个超级稻示范长廊和以泗汾镇等为核心的东、南、西、北四个超级稻示范片。

  在示范区的辐射带动下,全市30个乡镇(街道办事处)365个农业村实现了超级稻全覆盖。今年10月1日国庆节,“超级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来到醴陵考察超级稻示范推广项目,竖起了大拇指。

  今年8月,醴陵市申报的优质杂交水稻种植技术推广及稻米深加工项目,通过了科技部、财政部组织的专家论证,被列入今年国家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

  该项目将由醴陵农业产业龙头企业湖南东方红种业有限公司、湖南金巢食品有限公司牵头实施。通过项目的实施,进一步推广种植优质食用稻、超级杂交稻、专用特种稻,并加速低产稻田改造,让醴陵水稻品质大幅提升。

  2. “醴陵经验”当全湖南的老师

  醴陵市农业局说,超级稻丰产技术大面积推广应用,带动了全市稻作水平进一步提升。全市超级早稻平均亩产515公斤,较全市早稻平均亩产增32公斤;超级晚稻平均亩产542公斤,较全市晚稻平均亩产增21公斤。据统计,通过推广超级稻软盘旱育秧抛栽、超级稻病虫害绿色防控和超级稻全程机械化栽培等节本增效技术,早晚两季亩平节本增效103.5万元,预计增产增收9415.4万元。

  更主要的是,在推广应用时,醴陵市农业局发现农民存在缺技术、缺信息、缺服务等现象。为此,该局组织了30个技术服务小组,120多名农技人员带任务、带技术、带日志,分赴全市各个乡镇,与农民群众同吃同住,开展“百人百点百亩”集中育秧大行动,指导100个村带动每个乡100亩(秧田)育秧示范,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与此同时,醴陵农业专业合作社已达439个,较去年增加35个,其中种植业247个,农机服务组织27个。全市30亩以上种粮大户发展到1638个,家庭农场发展到253个,为提升粮食生产组织化程度、实现规模化生产,提升稻作水平奠定基础。

  今年10月12日,湖南省农业厅组织16个州、市、县的农业局代表来到醴陵市,就双季超级稻整体推进项目向全省推介“醴陵经验”。

  3. 三分土地就能养活一个人

  醴陵双季稻种植已近千年,是长江流域第一个双季稻成建制亩产过吨粮的县市,更是全省唯一的国家粮食生产储备基地县。今年,醴陵主动承担实施了“三分地养活一个人”粮食丰产项目。完成这个项目,意味着区区三分土地上的产出就够一个中国人一年的口粮。

  项目安排在泗汾镇符田村,涉及大元、上厅和下厅三个村民小组,示范面积120亩。醴陵市农业局制定了以超级杂交稻良种为基础,以节氮栽培技术为核心,以病虫害绿色防控和全程机械化栽培为辅的醴陵市双击超级杂交稻超高产栽培技术模式。

  今年7月和10月,湖南省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组织专家进行实割测产验收,早晚稻产量分别达556.3公斤每亩、654.4公斤每亩,双季亩产1210.7公斤,超过目标产量10.7公斤,是全省唯一达标的县(市)。

  “三分地养活一个人”粮食丰产项目比全市大面积早、晚稻平均产量分别高95.3公斤、133.4公斤,按早稻132元每50公斤、晚稻135元每50公斤的保护价计算,亩平增收611.6元,项目区农民总增收73392元。

来源:红网

作者:胡乐

编辑:高芹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2013/12/09/4252229.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