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发现,在新建小区里,六成以上居民很少与邻居交往
■邻里之间多联系,类似问题就会少很多
红网湘潭站12月16日讯(湘潭晚报记者 李政葳)几天前,雨湖区韶山西路上一小区3楼水管爆裂,房主不在家,楼下居民因没有邻居联系方式,饱受了两天“水灾”。都说远亲不如近邻,可在这场“水灾”里,邻居似乎成了他们最熟悉的陌生人。
12月14、15日两天,我们走访发现,新建设的小区里,居民多半不认识邻居,更别说互相联系了。
【事件】家中成“汪洋”,无奈求助民警
12月13日晚上7点,住在雨湖区韶山西路省建三公司居民楼14栋2楼的刘女士回到家,推开门的一刹那可吓了她一跳。
刘女士住在河东,才两天时间,河西老房子就成了“汪洋”,尤其是厨房墙壁被严重浸湿。她发现,积水是顺着厨房墙壁从楼上渗下来的,还有往一楼流的迹象。
“这是你家吗?你家的水流到我家了。”楼下突然跑上来一名男子。原来,他是住在刘女士家楼下的罗先生。
“这几天敲你家门,一直没人。”面对罗先生的抱怨,刘女士指着自家屋子说“我家也被淹了,水是从上面流下来的。”
随后,两人从顶层查访,发现漏水处在3楼,但不管两人怎么敲门,也不见有人开门。
“互相都不认识,更别说有电话号码了。”看着水一个劲往下流,刘女士和罗先生急得直跺脚。小区管理员闻讯赶到后,发现也没3楼住户的联系方式。
最后,他们只好求助派出所民警。经这么一折腾,几乎惊动了整栋楼的居民。“我之前好象存了他家亲戚的号码。”同住在3楼的胡先生说。
通过联系亲戚,才辗转联系上了房主张先生。当晚10点多,张先生急匆匆赶回家,在民警的帮助下关掉了漏水龙头。
目前,就漏水引发的后续问题,还在进一步协商。
【调查】6成以上小区居民不与邻里交往
“要是有他的电话号码,就不会造成这么大损失了……”事后,刘女士很无奈。
你认识你的邻居吗?我们随后走访了住在韶山西路、河东大道、建设南路、吉安路等路段沿线小区居民。参与调查的30位居民,其中11人表示平时和邻居说过话;其中,仅有5人手机里存着邻居的联系方式,并能叫出邻居的姓名。
假如家里出现紧急情况,多数居民表示会找附近的亲友帮忙,也有不少人说直接找物业或报警,很少有人提到“找邻居”。
“以前住在筒子楼,10多户人家都很熟。”今年64岁的何娭毑,几年前住进汽车东站附近一新建的小区,她和老伴的生活圈子小了很多。
“现在社区居民多来自各地,职业、经历、生活习惯差别大,加上人员流动,很难形成稳定的邻里关系。”针对这一现象,湘潭大学公共关系学老师聂继文分析,日常工作压力,过快的生活节奏,使居民腾不出时间和邻里交流;加上电话、电脑等工具普及,就算宅在家里也能休闲娱乐,不必像过去那样邻里聊天串门;同时,现在人们安全感缺失,导致交往中存有戒备心理,或多或少会影响邻里间沟通。
【建议】集中组织社区活动,充分搭建沟通平台
“上班下班把门一关”,仿佛成了很多都市人的生活习惯。压力大、工作忙、戒备心重……一道道“门”把邻里情关在了门外。
“现在社会处在转型期,要打破邻里关系僵局,从大方面说,要重建社会信誉机制,这需要一个长期过程。”聂继文认为,小区里可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如花园、广场、学校等,增加居民共同生活场所和交流平台;同时发挥社区民警、小区业委会、楼栋长的枢纽作用,社区也可以多组织文化娱乐活动,如关注社区空巢老人、开展亲子运动会等邻里之间多联系,可以避免不少类似问题。
我们了解到,为营造良好邻里关系,近年在广东、江苏等地,都尝试举办了“好邻居”评选、社区“百家宴”等活动,为居民提供面对面交流机会。
现在,湘潭市区各街道社区及小区管理部门,组建了就业、警务、计生等方面的QQ群,每年定期组织各项活动。“现在几乎每个社区都会根据辖区内居民情况,组织自己的‘品牌’活动。”雨湖区昭潭乡宝丰街社区工作人员说。
相关链接
●小区居民互搭车拉近邻里关系
在海口金坡社区亚洲豪苑小区进口处设有顺风车站牌,居民在车牌下招手,路过司机就会停车询问,如果顺路就捎到目的地,不顺路就带到附近公交站。因为互搭车,两个互不相识的邻居成了好朋友。
●邻里爱心接力救助受伤男孩
今年12月2日早上,浙江宁海县一5岁男孩不慎从围栏摔下,头部额角开裂。一七旬老人经过发现大声呼救,附近居民闻讯赶来,站在栏杆外居民“接力”,一双双手在栏杆上搭起“天桥”。孩子被稳稳“托运”出院子,送往医院。
来源:红网
作者:李政葳
编辑:高芹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