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为了百姓愿景——邵东县践行群众路线纪实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蒋剑平 王曦 编辑:王娉娉 2013-12-16 08:56:42
时刻新闻
—分享—

  本报记者 蒋剑平 王曦 通讯员 曾晓风 彭鹤鸣

  12月初,邵东县最偏远的村——堡面前乡大羊村的15户村民,搬进了新楼。这是该村第3批整体规划设计建设的集中居住区。该村集中居住工程实行“四统一”,即统一规划、统一安排用地、统一建筑风格、统一外墙装修。村里还将建一个风力发电项目,现已签署合同,即将上马。村支书李建中说,这些都是县里、乡里的干部带着我们干出来的。

  为了实现百姓愿景,邵东县3000余名党员干部分成1046个工作组,沉到基层一线,贴民心、解民难,谋发展、兴产业。一年来共走访群众7.6万多户,发放宣传资料8.6万余份,为群众解决困难、兴办实事5860件,推动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以产业兴旺、农民增收检验干部“抓地力”

  干部如何沉下去、接地气?邵东县最终将目光盯在兴产业、办实事、求实效上,以促进产业兴旺、农民增收致富来检验干部的“抓地力”。

  邵东是全国著名的箱包、打火机、五金、红包等小商品生产、出口基地。为做大做强这些传统产业,县里结合群众工作实践,创造性实施“政府引导、部门服务、民营发力”的“转型升级、特色集群”发展战略,发改、工商、税务、商务等部门与乡镇组成“群众工作组”一齐发力,深入传统企业和农业大户帮困解难。

  为做强传统工业,政府支持、部门联手对行业资源进行整合,更新管理模式,促进行业集群集约发展,延伸产业链条。

  邵东打火机风靡全球,全县涌现出一两百家打火机生产小作坊,但规模小、管理乱,邵东打火机成了外国客户眼中“低价低质”的代名词,行业刚起步就面临危机。近年来,在政府支持下,县内13家有资质的打火机出口企业联合组建了邵东打火机出口行业监管委员会,实行“统一定价、统一配额、统一运输、统一保险、统一争取政策扶持”,改变无序竞争局面,提高了产品竞争力。当地6家打火机出口企业和5家配套企业还抱团组建了湖南东亿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全县打火机行业实现了从“小作坊”到“大集团”的转变。

  为解决产业升级中的问题,“群众工作组”来到企业把脉,认为有必要制订行业生产标准、加强产业配套服务。随后,充分发挥各行业协会的作用,在行业内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合作机制。打火机、箱包、五金行业建成了半径20公里的配套服务圈,零配件及各项配套工艺均能在圈内找到。同时,工商部门全力引导企业增强品牌意识。近年来,光打火机行业就注册国内商标62个、境外商标14个,获国家专利198个,获省著名商标3个,产品国际竞争力显著提升。商务等部门着力打造“大通关”平台,帮助箱包等行业在墨西哥、印尼、泰国、韩国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营销中心,海外市场日益拓宽。今年1至10月,全县完成工业产值300多亿元,实现出口交货值36.2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2%、26%;全县打火机出口突破10亿只,出口量跃居全国第一。

  为发展特色农业,邵东县、乡镇、村三级干部活跃在田间地头,带着技术、政策和资金,为农业产业送去“及时雨”。今年头10个月,全县完成了6家市级农业产业龙头企业申报,新发展蔬菜基地500亩、芦笋500亩、蘑菇200亩,扶持建成“一村一品”专业村10个、专业乡镇3个。目前,高山玫瑰、铁皮石斛、杨梅、中秋酥脆枣、花卉苗木等特色农业发展来势好,周官桥怡卉公司、野鸡坪湘商农林开发公司、仙槎桥农业高科技园等生态休闲农业项目也进展顺利。在今年特大旱灾面前,干群合力,开展生产自救,最大限度降低灾害带来的损失,全县农业依然取得较好收成。粮食生产稳中有升,全年粮食总产量达56.8万吨,较上年增加1.2万吨。

  为增大项目拉动力,今年4月,邵东县委书记、县长带头,推行“节点工作法”——从全县重点项目中筛选出24个项目,作为群众工作实事工程予以重点推进,对19个服务项目建设的单位予以重点管控,实行周调度、旬通报、月讲评制,部门效率明显提高,项目进度明显加快。1至10月,全县重点项目开工54个、开工率达72%,共完成投资41.84亿。

  按群众意愿做好群众工作

  群众最需要什么?邵东调查显示,一是发展,二是和谐。没有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发展也是不健康的。为了群众需要,邵东干部走街串巷、走村串户,化解矛盾、调处纠纷、消除隐患,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今年上半年,在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民调中,邵东县排名从去年第124名跃升至第32名,取得历史性大突破。熟悉邵东的人,深知这个成绩来之不易。

  邵东商贸十分活跃,素有“商贸之城”、“百工之乡”之誉。商贸经济发达使流动人口猛增,高峰期超过10万人次。庞大的外来流动人口和发达的物流业使社情民意变得复杂,给社会治安综合管理带来许多问题,“两抢一盗”案件日发案最高曾达15起之多。

  面对这种局面,邵东县主动作为、积极应对,促使社会治安管理形势好转,2011年被评为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县。但2012年3月31日和4月3日接连发生两起涉枪案件,震惊全国,人民群众安全感突降,当年民调排名迅速掉至全省第124名。

  安居方能乐业,平安和谐是富裕后人民群众最迫切的愿望。为迅速改变治安面貌,增强公众安全感,提升群众满意度,邵东县组织实施干部下沉、警力下派,首创并完善了城区夜间治安巡逻任务承包给保安公司的市场化运作模式。将城区划为10个区域,夜间由10名公安民警带领80名保安巡逻,白天由20名公安民警带领40名辅警巡逻。并在城镇实行动态出警巡逻,街面民警接110指挥中心指令随时出警,形成了全天候、无缝隙监控格局。如今,县城“两抢”案件日均控制在0.4起以内,盗窃案件比2009年下降了32%。

  密网严防的同时,邵东县委、县政府领导清醒认识到,打赢社会综合管理仗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持。今年来,县里组织县、乡镇机关干部进行“亲民大走访”,走街串巷、走村串户,调查了解社情民意,共发放入户调查表40多万份。在摸清社情、听取民意的基础上,采取多种措施,多方面发动群众、激活民力,形成了全方位群防群治立体防控网。

  如今,走在邵东街头,市场秩序井然,群众安居乐业。随意向市民询问社会治安状况,得到的答案是“好多了,安全多了”。谈及变化,邵东县委的同志感触很深:只要我们按照群众的意愿做好群众的工作,真正与他们心贴心、手拉手,没有做不好的事。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蒋剑平 王曦

编辑:王娉娉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