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株洲站12月25日讯(株洲晚报记者 胡琼兰 通讯员 肖玛莉)近日,市工商局对我市6大服装市场的羽绒服进行商品质量监测,抽检结果显示,12组样品中,仅有4组合格。
据市工商局消保科有关负责人介绍,12组样品来自11个品牌的羽绒服,主要检测其甲醛含量、ph值、纤维含量、充绒量、含绒量、产品标签等项目。经检测,抽查的12组羽绒服样品有8组样品不合格,合格率约为33%。其中,87%的不合格羽绒服均为充绒量与其标识标称的充绒量不符。
根据国家相关法规规定,含有填充物的产品,应标明填充物的种类和含量,羽绒填充物应标明羽绒种类、含绒量和充绒量。
羽绒服的含绒量是指绒子和绒丝在羽毛羽绒中的含量百分比,含绒量越高的羽绒服,保温隔热效果越好,一般以70%以上为佳。充绒量则是指一件羽绒服填充的全部羽绒的重量,在标签上通常用克来标示。
专家称,一件羽绒服的含绒量很高,但其填充的羽绒量过少,同样也会影响羽绒服的保暖效果。此外,在选购羽绒服时应注意防“钻绒”,观察是否有较明显的毛丝钻出;用双手捏紧蓬松的羽绒服后背,如空气不易挤出,说明透气性较差。
来源:红网
作者:胡琼兰
编辑:高芹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