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日下午,各民主党派湖南省委、省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齐聚,聚焦湖南省4大区域板块腾飞,向中共湖南省委、省政府就发展新思路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红网记者 李慧芳 长沙报道
为进一步促进湖南省武陵山片区分类发展与精准扶贫,2013年,九三学社湖南省委、无党派人士,纷纷成立了调研课题组,先后赴湘西、张家界、怀化、娄底、邵阳、石门、安化等市县开展实地调研——
【现状】
扶贫和旅游缺少合作机制
作为中央新阶段扶贫攻坚的主战场,目前,湖南省武陵山片区启动实施区域发展和扶贫开发重大项目达2000多个,项目预算总投资超过6400亿元。
然而,调研过程中党外人士发现,武陵山片区的规划制定与组织实施存在各自为政群龙无首的局面,扶贫、旅游等相关部门没有很好的协调运行机制。
九三学社湖南省委认为,武陵山片区旅游业呈现出以市(州)、县“各自为主、各自为战”的零散的非系统性的发展,相关产业和相邻地区之间缺乏合作机制。“这样,不仅浪费了投入资金,而且缺乏特色彰显的可持续性发展。”
旅游业没有改变农民落后的生活现状
此外,调研报告还指出,地方政府没有将有形或无形的旅游资源当作片区农民的财产权利,发展旅游产业时往往急功近利。导致一些地方出现了生态环境、历史文化遗产和农民财产权利的三重损坏的情况。
旅游业带来的丰厚收益,大多集中于少数投资人的手中,而非拥有这些资源财产权利的片区农民。广大农民的生活现状并没有很大的改变。有的原住民幸福指数不仅没有提高,生存环境反而变差。
【建议】
建议将旅游业与扶贫工作紧密结合
无党派人士在调研报告中指出,“要让农民真正拥有更多的财产权利,就必须因地制宜,把旅游业与扶贫工作紧密结合。”他们认为,这是一条帮助武陵山片区的乡亲们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
九三学社湖南省委提出建议,省委省政府在顶层设计上,突出精准性,明确牵头单位和协同单位,考虑整体布局。在项目规划上,强调特质性;在相对成熟和成功打造张家界、崀山等以世界自然遗产为旅游品牌的基础上,对片区其他区域优质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文化遗产旅游资源应进行有机整合和深度开发。
将落后文化资源发展成特色旅游观光业
在战略实施上,凸显地域性;将传统手工农业、生态农业、特色农业、精致农业结合当地村落文化资源,发展极具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旅游观光农业。
将传统农业产品、特色农业产品打造成真正意义上的优质有机食品,并对其进行精加工和富有特色的包装和市场推介,使其转化成极具地域特色的高附加值旅游商品,成为旅游业拉动扶贫产业中的亮点。
适当安排部分资金,专门用于扶持有特色资质潜力的贫困县的“手工农业、生态农业、特色农业、精致农业”的发展。
他们指出,“真正的有机优质农产品和具有民族文化特质的旅游产品”以及“产品与市场的成功对接”才是以旅游观光农业带动片区农民脱贫致富的关键。他们建议开发出具有规模性的高附加值产品,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以解决好小生产和大市场之间的矛盾。
来源:红网
作者:李慧芳
编辑:李艳华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