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银行湘潭分行营业厅排队等候办理业务的张娭毑告诉我们,每年新年前,她都会来银行兑点崭新的钞票给家中的小孩打压岁包。
“新钞好,代表新的寓意和希望。”市一中退休教师张爹爹攥着一沓零钞早早地守候在家对面的建设银行网点,“我早点来,不仅不用排队,而且还能多换些新钱回去。”
随后,我们又走访了位于车站路、建设北路、建设南路和河东大道等繁华地段的银行网点,发现各家银行内均有大量市民在兑换新钞。在兑换的新钞面额上,数100元的最为受欢迎。
中国工商银行熙春路支行一位工作人员介绍,从今年腊月十五开始,就陆续有市民来银行兑换新钞。和过去相比,部分市民为不额外增加银行负担,大多数人都在办理相关业务后顺便请银行工作人员帮忙兑换新钞。
“来兑换新钞的人多半为中老年人,兑换的面额一般为100元、50元。”这位工作人员介绍,每年春节前都是兑换新钞的集中期,由于需求人群过多,即使银行中心库增大新钞的配送比例也难满足所有市民的需求。
“有需求的市民也可以选择一些非繁华地段的网点去兑换,这样既能满足您的需求,还能为您节约宝贵的时间和精力。”这位工作人员提醒。
崭新的钞票虽能从感观上让人们获得些许心理安慰,但“换新钞票过年”的背后却隐藏着一些鲜为人知的尴尬事实。
“比如,市民扎堆到银行兑换新钞票,一方面给银行增加了业务负担。往深处讲,还会增加银行的经营成本。”银行界人士告诉我们,每年年前,央行都要增大新钞票的投放量以满足客户封红包等需求。这样一来,新钞票就会提前进入流通领域进而加快折旧速度,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加重了国家的经济压力。
来源:红网
作者:王超
编辑:胡弋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