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黑车整治的问题,也引起了长沙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近日,长沙市交通行政执法局、交警、公共客运管理局等相关部门相继开展了声势浩大的黑车整治专项行动。继上个星期,长沙公共客运管理局副局长周运秋做客《交通话题》之后,长沙市交通行政执法局副局长陶卫日前来到《交通话题》栏目接受访谈,介绍了长沙交通行政执法局在打击黑车中的相关情况,并且就黑车可能存在的隐形保护伞、钓鱼执法等问题,进行了回应。
今年已查扣814台
主持人:目前打击黑车查处的情况?
陶卫:去年共查扣非法营运车辆6001台,其中交通行政执法局共查扣车辆1863台(含套牌下线的士65台)、线路牌证303块;内五区共查扣车辆4138台。今年开始到26号,共查扣非法营运车辆814台,其中交套牌下线的士25台。正月十五的集中整治以来,查扣373台。昨天晚上又联合执法,出动210多人,查扣32台。
执法难点导致打击效果差
主持人:黑车问题不是现在才有,为什么之前打击收效甚微,究竟有哪些难点?
陶卫:不能讲收效甚微,只能讲是有所反弹。究其原因:一是有市场;二是有利润;三是管理上有漏洞。难点:执法难取证难;处罚难,比如有把孩子丢在执法队的,有往自己身上泼汽油的。
四项措施遏制反弹
主持人:这次的措施和之前采取的有什么不同,能克服你说的这些难点吗?
陶卫:我们将今年定为“打击非法营运专项治理的攻坚年”。我们将采取“严管重罚、综合治理”的整治措施,强力遏制非法营运反弹的势头。具体措施如下:
1、严管重罚:在依法依规的前提下,提高处罚标准、延长扣车时限,以提高违法成本;
2、综合治理:汇集各职能部门的执法力量,形成执法合力,对非法营运实施综合治理;
3、突出重点:四大汽车站、火车站、火车南站将列为整治重点场所,以点带面;套牌出租车将列为整治重点车辆;喊客拉客将列为整治重点行为;黑公司、黑窝点将列为整治重点内容;
4、疏堵结合:增加运力投放,规范出租车的营运秩序,规范公司的经营行为。
调整运价 提高的哥收入
主持人:有关疏堵结合,我们了解的情况,黑车之所以这么多,一个是正规车挣钱难,一部分驾驶员流失专做黑车司机,正规出租车又少,给黑车司机提供出空间,还有黑车违法成本低等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会不会和客管局联动拿出一些解决方案?
陶卫:1、将建立出租车正常的合理的运价调整体系,考虑高峰期交通拥堵率等因素,提高驾驶员的收入。
2、规范公司的收费项目,减轻驾驶员的负担。
3、提高罚款标准、延长扣车时限以增加黑车的违法成本。
增加运力 缓解打车难
主持人:在打压黑车市场的同时,势必乘客打车难的问题会更加凸显,作为执法局,对此有什么想法,有没有和客管局联动做出一些应对措施?
陶卫:1、适度新增运力;
2、优化和新开公交线路;
3、规范正规车的经营行为;对拒载、绕道等违规行为,予以重罚。
4、增加科技投入,建立电招平台,提高出租车的实载率。
正在起草黑车有奖举报办法
主持人:现在交警方面对于举报严重交通违法行为是有奖励的,客管局对于举报出租车拒载也有奖励,那么在治理非法营运的过程中,有没有举报奖励办法呢?
陶卫:我局法制部门已起草《长沙市非法营运车辆举报奖励办法》正逐级向上级法制部门报告,一旦获得市法制办的合法性审查,我局将向社会公示,欢迎广大市民举报。
建立打击黑车长效机制
主持人:不少市民会质疑此次整治行动,会不会完了就完了,会不会是一阵风式的运动式执法?有没有长效机制?
陶卫:打击非法营运的专项治理是去年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四大专项治理”活动之一,并明确要求建立长效机制,所以打击非法营运是交通部门及其相关部门的职责和长期的任务。为实施长效和常态,我们建立了:责任机制、联动机制、监督机制、考核机制等,以确保长效和常态。
正在调查有无保护伞
主持人:之前的报道中,听众反映,黑车之所以这么泛滥,背后可能存在有隐形的保护伞,曾有人目击,黑车司机和执法车司机称兄道弟,这样的问题作为执法局又如何解答?这些情况究竟是空穴来风还是确有其事?我们有没有相应的调查?
陶卫:有关问题,上级部门,纪委,监察部门正在进行调查,结果出来就会及时公布。我局一贯要求执法人员:依法执法、文明执法、廉洁执法。欢迎广大市民监督,发现问题及时举报,一旦核实,我们绝不姑息迁就,必将依法依规严肃处理,触犯法律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坚决不能形成黑保护伞,不能与黑车司机形成不清不白的关系。
坚决制止钓鱼执法
主持人:有听众反映,曾有几名工作人员不穿制服,上车议价,之后直接拔钥匙这样执法行为有钓鱼执法的嫌疑。这种情况是不是存在的,如果是通过钓鱼执法方式的取证,能不能作为处罚依据|?
陶卫:执法程序:两人以上、便衣取证、亮证执法。
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的规定,执法人员不得以利诱、恐吓、威逼等方式取证,我局要求执法人员不得假扮乘客,主动招揽车辆靠边等方式取证,一旦发现,将追究当事执法人员和带队负责人的责任。
来源:红网
作者:张宁
编辑:李艳华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