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冒蕞
【观点】
创新体制机制,切实完善连片特困地区信用担保体系,为金融扶贫作用的发挥铺平道路。
【背景】
贫困地区金融服务体系发展滞后,一方面农户、中小企业等从金融机构融进资金难,另一方面金融机构资金贷出难。以我省武陵山片区的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为例,金融机构存贷差已从2008年的130亿元扩大至目前的343亿元,部分县新增贷存比不到20%,信贷投放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仅6%,近4000家小微企业中获得信贷资金支持的仅占11%,利率基本封顶上浮。我国大部分连片特困地区信用担保体系发育滞后,信用担保总量严重不足,能力很弱,严重制约当地中小微企业发展。
【建议】
全国人大代表王学东建议,调节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使用方向,增加金融扶贫资金科目;加大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根据14个连片特困地区的产业特点,实现中央财政政策性农业保险的保费补贴对当地特色支柱产业的全覆盖;在连片特困地区提高中央财政的保费补贴比例,降低农户自身和地方财政的配套比例,降低理赔门槛,提高农民投保意愿。
走政府和市场相结合的道路,改善连片贫困地区信用环境,引导贫困地区群众增强信用意识,加快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建设。同时,应该加快农户林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住房所有权“三权”抵质押改革,增强连片贫困地区经营主体的信用能力。有关部委和金融机构在研究制定“三权”抵质押管理办法时,应考虑在连片特困地区先行先试。
(本报北京3月9日电)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冒蕞
编辑:王娉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