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世贤言》内页。)
(郑桂良这几年的书稿。)
(此书由郑桂良自费出版。)
红网长沙3月15日讯(记者 喻向阳)道德教育势在必行,人人明理任事顺兴;套话少说省时费神,理通人和实学而成;伟大中华盛世兴,中国强大福世人……这是一个年过六旬的湖南宁乡老人——郑桂良花费了8年时间,写出来的《劝世贤言》一书的中的一段。此书“上卷——道德教育新民谣”已于2011年由郑桂良耗资30万元,交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近日,“下卷——国在心中”也已正式发行。
《劝世贤言》一书,着眼于思想、政治、伦理、道德教育,劝导世人要怎样做人、做事、修身养性。告诉人们要怎样立德、立志、立言、立行、立世。按照中华传统文明的要求,用事实说话,使人信服,凝聚人心。
与其他书籍不同之处在于,《劝世贤言》一书采用民谣的形式,让读者读起来朗朗上口,且易记于心,并又针砭时弊。如:信访民有理,责任要追因;无理取闹者,依法治安宁;社会共同体,文明各自兴;换位多思考,自然想得清。
“我自2006年下半年开始动笔,至今共花了8年时间。这几年里,我晚上写得最多,经常到凌晨四五点才去休息。”3月15日,艳阳高照,在宁乡县城关镇一个闹中取静的小院子里,郑桂良对记者说。
他白天大概有一半时间用来写书,其他时间以走访调查民意、民声为主。头花有些花白的他不会使用电脑,连手机信息都不会发,书稿全是写在纸上后再找人输入到电脑,原稿就放在家里,“有四麻布袋”。
郑桂良说起写书的目的,称“原因有很多方面,一时难以说清”,但他认为这和出生年代背景、祖传家训、家规家风、人生经历有关,“我是一个经历了旧中国贫穷落后、见证了新中国成长的老人,吃过苦中苦,方知今日甜。”他说。
“我不是为了出名而出书,我这么大岁数了,没必要出名了,出书也不会用政府的钱。”郑桂良说,“出版下卷要花费多少钱,现在还说不清。”
郑桂良出身农村,十届三中全会后的1986年,他被湖南省政府评为农村发展商品经济先进个人,后又评为长沙地区第一批农民企业家。目前,他还在宁乡白马桥大市场经营烟花销售。他有三子,均事业有成。
“几十年的人生岁月,赋予他鉴定的人生信仰和坚忍不拔的优秀品格。在精心办企业、抓经济的同时,他将目光投向观察国情、社情、民情,解读世间百态、倡导新事物、新风尚。在他那一句句饱蘸激情,哲理深刻,朗朗上口的诗句中,抒发了对人类精神家园的守望,对富民强国的期盼。”中国网编辑、著名评论家王林强在《劝世贤言》(下卷——国在心中)的序言中如此评价。
来源:红网
作者:喻向阳
编辑:何冰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